[发明专利]防扎轮胎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77605.1 | 申请日: | 2012-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160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罗茂湘;罗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茂湘 |
主分类号: | B60C9/18 | 分类号: | B60C9/18;B60C9/16;B60C9/10 |
代理公司: | 长沙新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3210 | 代理人: | 刘熙 |
地址: | 4150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轮胎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轮胎,具体涉及一种防扎轮胎。
背景技术
现有汽车使用的斜交子午轮胎都是整体结构轮胎,它不耐扎,易爆胎。也有一种胎面可更换、防扎的分体式汽车轮胎,但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仍存在不足,一是胎面抗扎能力差、变形大、刚性差;二是胎面与胎体结合的两条齿槽是相平行的,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容易产生塑形变形,更换胎面时,不易做到啮合紧密,甚至有胎面装配不上去的现象;三是抗扎片是平板薄片,且在同一圆周上相接围成,当轮胎受力变形时,抗扎片相互阻碍,降低弹性,长期使用容易在抗扎片围成的圆周处空层分离,影响轮胎的使用寿命。同时,上述结构的布局对抗扎片与胎体橡胶的粘接要求很高,当轮胎受交变应力时,极易疲劳分离,同样降低轮胎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可提高防扎性能,廷长使用寿命的防扎轮胎。
实现本发明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的防扎轮胎,包括胎体和与胎体硫化一体的胎面或者与胎体齿、槽配合的胎面,胎体内设有防扎圈,所述防扎圈包括两圈在不同圆周上交错相叠的若干抗扎片。
所述抗扎片上面设有若干个百叶窗孔,采用金属或非金属材料薄片制成。
所述胎面内设有带束层,所述带束层包括至少一层用钢丝沿轮胎旋转方向缠绕而成的螺旋带束层和相互交叉的偶数斜交带束层。
所述的带束层由外而内,第一层为螺旋带束层,第二层、第三层为相互交叉的斜交带束层。
所述斜交带束层中的钢丝与轮胎旋转方向所在平面的夹角为45°~75°。
所述胎体和胎面的齿、槽配合采用至少两条对称的曲线环形齿、槽,在两齿间设有若干加强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一、现有分体式汽车轮胎的抗扎片是平板薄片,且在同一圆周上相接围成,当轮胎受力变形时,抗扎片相互阻碍,降低弹性,长期使用容易在防扎片围成的圆周处空层分离,影响轮胎的使用寿命。同时,上述结构的布局对防扎片与胎体橡胶的粘接要求很高,当轮胎受交变应力时,极易疲劳分离,同样降低轮胎的使用寿命。而本发明轮胎使用的在两个不同圆周上交错相叠的若干抗扎片,围成保护胎体的防扎圈,不但使胎体不易扎破,使胎体循环利用得到保证,且抗扎片之间在胎体变形时互不相碍,保持轮胎的弹性。抗扎片上设有百叶窗式的孔槽,使抗扎片更容易与胎体橡胶粘合,抗扎片镶嵌在胎体橡胶内,轮胎变形时,抗扎片之间有弹性橡胶过渡,保持轮胎的弹性。当轮胎传递旋转扭力时,不完全依赖抗扎片与橡胶的粘合力,而是橡胶材料的抗拉强度和因充气后产生的静摩擦力,从而大大提高了胎体的使用寿命,实现轮胎多次循环利用的目的。
二、本发明在全胎面采用了螺旋带束层,它与分体式汽车轮胎和子午线轮胎采用的胎面局部0度带束层结构完全不同。分体式汽车轮胎与子午轮胎的带束层胎面抗扎能力差、变形大、刚性差,且制造过程中0度带束层要使用专用的联动机编织、裁断设备裁断,工艺复杂,安装在胎面上有接口,承载能力差,硫化过程中很难保证其均衡性。而本发明胎面使用的螺旋带束层,缠绕设备和裁断工艺都极为简单,可以直接缠绕在胎面上,没有接口,承载能力强,成形后的胎面均衡、平整、刚性好。通过缠绕钢丝粗细、密度的大小就能使抗扎性能提高5-8倍,若配合胎体抗扎片的作用,抗扎能力更强,能满足轮胎在矿山等复杂路面的使用。同时采用全胎面螺旋带束层,能减少胎面与路面的滑动,提高轮胎使用寿命30%。改变胎体与胎面的承重比例,子午轮胎胎体与胎面承重比一般为35∶65左右,而本发明轮胎胎体与胎面承重比可达到25∶75,能更有效地保护胎体,延长胎体使用寿命。
三、现有分体式汽车轮胎胎面与胎体结合的两条齿槽是相平行的,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容易产生塑形变形,更换胎面时,不易做到啮合紧密,甚至有胎面装配不上去的现象。而本发明轮胎使用的相背环形齿槽及横向加强筋就能克服上述问题,使胎面与胎体完全互换。胎面与胎体齿槽的啮合,在非工作状态下,使胎面与胎体定位结合在一起,便于运输与安装方便,在工作状态下,使胎面与胎体啮合更加紧密,防止胎面与胎体相对滑动、脱落。当胎面磨损后,无需加工,就能将具有互换性的胎面直接更换在胎体上,从而实现轮胎免加工循环利用。
四、本发明的轮胎,一次循环利用率可达95%,二次循环利用率80%以上,二次循环利用率70%,最多可循环利用5次,且无需再加工。更换胎面或胎体的过程简单、方便,无需专用设备与技能。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茂湘,未经罗茂湘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7760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