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壳聚糖羧化衍生物提取菠萝蛋白酶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47823.0 | 申请日: | 2012-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862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韩志萍;黄茂芳;李普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9/50 | 分类号: | C12N9/5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陈成海 |
地址: | 524001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糖 羧化 衍生物 提取 菠萝 蛋白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菠萝蛋白酶的提取方法,特别涉及一种用壳聚糖羧化衍生物提取果菠萝蛋白酶的方法。
【背景技术】
菠萝蛋白酶(简称菠萝酶)是从菠萝植株中提取的一类多肽水解酶的总称,主要存在于菠萝茎和果实中。根据提取部位的不同,分为茎菠萝蛋白酶(EC3.4.22.32)和果菠萝蛋白酶(EC 3.4.22.33)。从菠萝皮、果中提取的为果菠萝蛋白酶,从菠萝茎中提取的为茎菠萝蛋白酶。本发明是针对果菠萝蛋白酶的分离提取。
菠萝蛋白酶属于巯基蛋白酶,具有很强的水解活性,在食品、生物化学领域有广泛应用。同时,由于其能加强体内纤维蛋白的水解作用,将阻塞于组织的纤维蛋白及血凝块溶解,促进药物对病灶的渗透和扩散,且不破坏凝血所必需的纤维蛋白原,因而在医药领域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目前,受酶活力低和原料供应不稳定的限制,其在医药领域的应用还未完全开发。
目前提取菠萝蛋白酶的方法可归为三类,即:盐析法、有机溶剂沉淀法和超滤法。
盐析法,如张桂香(张桂香,王元秀,矫强,等.盐法提取菠萝蛋白酶的研究.食品工业科技,2004,(6):103-104.)报道了用(NH4)2SO4沉降提取菠萝蛋白酶的方法。其提取菠萝蛋白酶的工艺步骤为:菠萝皮-清洗-榨汁-过滤-收集滤液-加苯甲酸钠-10℃加白陶土-吸附沉降-收集沉淀物-复溶-加(NH4)2SO4-洗脱-粗酶液-调节pH-精酶液。简化的盐析法在小型企业中比较常见,具体步骤为:菠萝皮-清洗-榨汁-过滤-收集滤液-加(NH4)2SO4-收集沉淀-干燥。盐析法所得酶的活力低,盐使用量多、如(NH4)2SO4的添加量一般为菠萝汁体积的20-25%,(NH4)2SO4不易回收,菠萝汁也不能回用,工艺比较落后。
有机溶剂沉淀法,如中国专利CN101696404A提供了一种通过有机溶剂沉降来提取菠萝蛋白酶的方法。菠萝经清洗榨汁后,滤液用聚丙烯酸吸附沉降,沉淀物用醋酸钙溶液处理,使菠萝蛋白酶游离出来,得到菠萝蛋白酶粗酶液,再经透析、冷冻干燥后,得到菠萝蛋白酶干粉。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快速、高效、分离量大、聚丙烯酸原料来源广泛,但实际操作中,聚丙烯酸受其单体制备方法的影响,其中常残留丙烯酰胺,这是一种有毒有害成分,在食品等行业中是限制使用的,且聚丙烯酸具有成膜性,能快速地在溶液中形成分子膜,阻碍透析的进行,不利于菠萝蛋白酶的纯化。
超滤法,如中国专利CN1908165A提供了一种超滤法提取菠萝蛋白酶的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原料-清洗-粗粉碎-细粉碎-预处理-榨汁-离心-冷冻-过滤-超滤-干燥-成品,该工艺依靠先进分离提取手段,所用人工较少,酶活力也较高,缺点是菠萝汁不经去糖、去杂碎细胞处理,直接超滤,超滤膜易被污染,每次使用前后都要进行清洗,清洗时间超过生产时间,而且重复使用效果差,需频繁更换膜块,生产成本较高。
因此,目前还需要提供一种提取菠萝蛋白酶的方法,该方法能够解决盐析法、有机溶剂沉淀法和超滤法提取菠萝蛋白酶存在的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原料是纯天然产物、无毒无害、来源广泛,工艺操作简便、生产效率高,产品纯度好、活力高的菠萝蛋白酶的提取方法。
具体地说,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壳聚糖羧化衍生物提取菠萝蛋白酶的方法。
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壳聚糖羧化衍生物的制备;(2)菠萝汁预处理;(3)菠萝蛋白酶的吸附;(4)菠萝蛋白酶的洗脱;(5)菠萝蛋白酶的精制和干燥。
该方法可以同时得到菠萝蛋白酶和菠萝汁两种产品,二者的生产互不干涉,且菠萝汁透明澄清,无需离心等处理,可直接回收再利用.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1)壳聚糖羧化衍生物的制备:称取适量的壳聚糖溶胀在异丁醇中,制成一定浓度的悬浮液,边搅拌边向其中加入适量的饱和NaOH溶液,加完后在室温下继续搅拌30分钟,得到壳聚糖原料溶液,将该溶液置于一定温度下的水浴中,边缓慢搅拌边向其中加入适量的固体氯乙酸,反应一定的时间后,过滤,收集沉淀物,用乙醇反复洗涤后,在适当的温度下烘干,得到壳聚糖羧化衍生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未经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4782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