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蝗虫保健食品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45498.4 | 申请日: | 2012-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246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莉;王瞻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禾(天津)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1/08 | 分类号: | A23L1/08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 代理人: | 刘英兰 |
地址: | 301721***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蝗虫 保健食品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蝗虫食品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蝗虫保健食品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尽管蝗虫食用历史悠久,但至今为止,蝗虫目前的开发利用途径仍然比较狭窄,蝗虫绝大都作为饭店菜肴,做法也主要是简单的油炸,较为单一,花样也少,且在炸制过程中,将严重破坏了蝗虫富含的“甲壳素”,使蝗虫独具的抗癌作用消失殆尽。这种狭隘的利用方法极大地限制了蝗虫可以药食同源的市场,从而制约了该行业的发展。如中医中很早就记载有蝗虫的药用价值,并对它的药用价值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但真正药用保健的价值到目前为止还未得到真正开发。
因此,提供一种组方合理、制备简单、效果显著的蝗虫保健食品及其制备方法,是该领域技术人员应着手解决的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蝗虫保健食品及其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实施方式如下:
一种蝗虫保健食品,其特征在于该蝗虫保健食品是由以下成分制备而成,按重量份计:
东亚飞蝗 65-85,
中草药一 2-4,
中草药二 2-4,
所述中草药一是百合或菖蒲嫩芽、钩藤、桂皮之一,
所述中草药二是薄荷或酸枣仁、香叶之一 ,
饮用水 7.5-8.5,
白沙糖 4-6,
食用盐 1-2,
酱油 1-2,
料酒 1-2,
蜂蜜 1-2,
味精 0.2-0.5。
一种蝗虫保健食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实施步骤如下:
(1)将人工养殖的东亚飞蝗速冻后,经过2-2.5个小时的解冻、再经挑选去除杂质、清洗干净;
(2)将处理好的东亚飞蝗与所述量中草药一 、中草药二放入水中文火煮20-30分钟直至煮熟;
(3)按所述量将称好的水、食用盐、白砂糖、酱油、料酒、蜂蜜、味精,混合熬制成卤汁;
(4)将煮熟的东亚飞蝗及中草药一 、中草药二放入制好的卤汁中浸汁1-1.5小时,捞出,控汁即可。
蝗虫的食用价值和疗效:
(1) 蝗虫不但可以做美味佳肴还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本草纲目》有记载:其具有止咳平喘、定惊止痉、解毒渗透、消肿止痛等功效,在治疗小儿急慢惊风、支气管哮喘、百日咳、咽喉肿痛、疹出不畅、冻疮疹胀等疾病有很好的效果,中医认为,食用蝗虫有“暖胃助阳,健脾运食的功能”。另外,还有降压、减肥、降低胆固醇、滋补强壮的功能,久食可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2)蝗虫体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含量高达74.88,远高于猪肉(20.1)、牛肉(19.1)、鸡蛋(14.3)、鲤鱼(18.6)、鸡肉(17.0)。
(3)蝗虫含有功能性脂肪酸及人体必需的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含量达44.49,具有降血脂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功效,并有促进生长发育,降低皮肤毛细血管脆性和通透性,保护皮肤等功能,具有降低血栓形成与血小板凝结的作用。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67.8,具有抑制血管紧张素合成及其他物质转化为血管紧张素的作用,还能扩张血管,降低血管张力,对高血压病人有明显的降压作用。
(4)蝗虫含有黄酮类功能性成分,含量达2.015,具有调节内分泌,提高机体免疫力,抗菌抗病毒等功效。
(5)蝗虫含有抗菌肽,不仅对细菌,真菌有抗菌能力,而且对病毒、原虫及癌细胞和癌实体有显著的效果,具有作用机制独特和对高等动物正常细胞无害等特点。研究表明,抗菌肽对人体细胞的攻击有选择性,其对人体正常的B淋巴细胞无任何不良反应,而这正是目前使用的肿瘤化疗药所不具有的特点。
(6)蝗虫含有矿物质,体内含有钙、镁等常量元素和铜、铁、锌、锰等微量元素,是全营养矿物质元素宝库,铁含量达79毫克/千克铜和锌含量23毫克/千克、59毫克/千克。
(7)尤其含有丰富的甲壳素,而甲壳素被誉为继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之后人体生命的第六要素,具有降低胆固醇、降压、增强免疫功能。
蝗虫具有优质高蛋白、低脂肪、富含人体必需氨基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理想动物性营养源,其氨基酸构成符合人体需要,人体必须脂肪酸含量超过常用动物性和植物性食品,是不可多得的保健食品,有药食同源的价值。
配方中以下各种成分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禾(天津)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富禾(天津)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4549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中厚板超快速和常规层流冷却方法
- 下一篇:一种闪存转换层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