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诊断电池电量的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35708.1 | 申请日: | 2012-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907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祁克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36 | 分类号: | G01R3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黄厚刚 |
地址: | 241006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诊断 电池电量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电子控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诊断电池电量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我国作为汽车增长第一大国,在全球气候变暖以及世界石油价格日益攀升的趋势下,节能减排已经成为目前汽车工业研发的重点。目前汽车发动机启停控制技术的效果好且技术成熟,这项功能主要适应于城市交通中等待信号灯或是堵车时,能够尽量降低发动机怠速空转时间,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燃油消耗,降低排放提高燃油经济性。
由于采用了发动机启停控制技术,因此汽车如果需要在停车时启动启停控制技术来控制发动机断油熄火,则需要汽车中的电池中必须保证存在发动机启动的电量才可以。现有技术中在启停控制系统中通过蓄电池传感器来对电量进行测量,如果测量到电池中的电量不够完成发动机启动的电量,则不在汽车停止时将发动机关闭。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目前使用蓄电池传感器对电池状态的测量,由于汽车发动机启停控制技术对于电池电量的测量并不需要特别精确,而蓄电池传感器的成本相对较高,因此启停控制技术仅运用于相对较高成本的汽车之上,并不能普及这项提高燃油经济性的技术。
发明内容
为了降低发动机启停技术的使用成本,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诊断电池电量的方法和装置。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诊断电池电量的方法,包括:
获取发电机的脉冲宽度调制PWM负载信息;
获取预设的用于判断所述发电机的PWM负载信息的低电量门限值;
获取电池当前的电压;
根据所述发电机的PWM负载信息,所述低电量门限值以及所述电池当前的电压,诊断所述电池当前的电量是否满足汽车发动机启动的电量。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获取发电机的PWM负载信息,具体包括:
判断当前是否有用电设备正在工作,若有用电设备正在工作则获取预设的当前工作的用电设备补偿发电机的PWM负载信息;
接收发电机发送的发电机当前的PWM负载信息;
将所述用电设备补偿发电机的PWM负载信息与所述发电机当前的PWM负载信息相加,并通过滤波器进行滤波,得到所述用于诊断电池电量的发电机的PWM负载信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获取预设的用于判断所述发电机的PWM负载信息的低电量门限值,具体包括:
获取发动机当前转速;
根据预设的发动机转速与低电量门限值的对应关系,获取所述发动机当前转速对应的所述低电量门限值。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根据所述发电机的PWM负载信息,所述低电量门限值以及所述电池当前的电压,诊断所述电池当前的电量是否满足汽车发动机启动的电量,具体包括:
判断所述发电机的PWM负载信息与所述低电量门限值的大小;
若所述发电机的PWM负载信息小于所述低电量门限值的大小,且所述电池当前的电压小于预设值,则诊断所述电池当前电量低,无法达到汽车发动机启动所需的电量。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诊断电池电量的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发电机的脉冲宽度调制PWM负载信息;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预设的用于判断所述发电机的PWM负载信息的低电量门限值;
第三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电池当前的电压;
诊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发电机的PWM负载信息,所述低电量门限值以及所述电池当前的电压,诊断所述电池当前的电量是否满足汽车发动机启动的电量。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一获取模块,具体包括: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判断当前是否有用电设备正在工作,若有用电设备正在工作则获取预设的当前工作的用电设备补偿发电机的PWM负载信息;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发电机发送的发电机当前的PWM负载信息;
第二处理单元,用于将所述用电设备补偿发电机的PWM负载信息与所述发电机当前的PWM负载信息相加,并通过滤波器进行滤波,得到所述用于诊断电池电量的发电机的PWM负载信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二获取模块,具体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发动机当前转速;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根据预设的发动机转速与低电量门限值的对应关系,获取所述发动机当前转速对应的所述低电量门限值。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诊断模块,具体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3570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