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支护结构螺纹锚杆的施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35135.2 | 申请日: | 2012-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613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束冬青;李彪;蔡敏;单灿灿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建设工程勘察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E02D5/76 | 分类号: | E02D5/76;E02D17/04 |
代理公司: | 合肥金安专利事务所 34114 | 代理人: | 金惠贞 |
地址: | 23000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支护 结构 螺纹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岩土工程技术领域,涉及桩锚、土钉支护结构中的一种用于支护结构的螺纹锚杆孔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用于基坑围护的锚杆,通常用钻机在土体中钻出直径80~300mm的锚杆孔,锚杆孔内放入锚杆,再在锚杆孔内进行注浆,形成圆柱形的注浆锚固体,当其受到拉力时,注浆锚固体与其周边土体间形成摩擦力,从而产生锚固力。现有钻机采用螺旋叶片钻杆,锥形钻头形成的锚杆孔是孔壁的光滑孔,则注浆后的注浆锚固体为光滑圆柱体,注浆锚固体与孔壁间的摩擦力较小,锚杆的锚固力较低。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注浆锚固体与孔壁间的摩擦阻力,从而提高锚杆在土体中的锚固力,本发明提供一种改进的支护结构螺纹锚杆的施工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钻锚杆孔、置入锚杆杆体、注浆。本发明对钻锚杆孔的操作步骤进行的改进,具体的改进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支护结构螺纹锚杆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钻锚杆孔、置入锚杆杆体、注浆,所述钻锚杆孔分为两道工序,第一道工序是先利用钻机,采用普通钻头在土体中钻出直径为80~300 mm的锚杆孔,每分钟的钻孔深度为100mm~500mm;第二道工序是利用钻机,采用带有凸刺的钻头对锚杆孔进行二次钻孔,在锚杆孔的孔壁上形成螺纹凹槽,每分钟的钻孔深度为1000mm~3000mm;
所述带有凸刺的的钻头是在钻头的上部一侧设有锥体状的凸刺。
所述锥体状的凸刺为圆锥状的凸刺或多棱锥状的凸刺;所述多棱锥为三棱锥或四棱锥或六棱锥。
所述凸刺高度为10~30 mm。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体现在以下方面:
1、本发明通过增加一道工序,即在锚杆孔的孔壁上钻出螺纹凹槽,注浆后形成的注浆锚固体带有螺纹,与传统的表面光滑的圆柱形的注浆锚固体相比,大大增加了注浆锚固体与孔壁间的摩擦阻力,从而增加了锚杆的抗拔力,更加易于保证锚杆质量,从而使支护结构更加安全;
2、本发明由于单位面积的摩擦阻力大于传统锚杆,因此在与传统锚杆达到同样抗拔力的前提下,可以减小锚固体的直径或长度,从而使支护结构更加经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应用于桩锚支护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
图3为本发明应用于土钉支护结构示意图。
图4为带突刺钻头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A-A剖视图。
图6为图1的B-B剖视图。
上述图中:凸刺1、钻头2、杆体3、锚杆孔4、注浆螺纹锚固体5、螺纹锚杆6、挡土桩7、冠梁8、腰梁9、螺纹土钉10、钢筋混凝土面层11、坡面12、坡顶面13、坡底面1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说明。
实施例:
采用桩锚结构,参见图1、图2和图6。挡土桩7按一定间距形成排桩结构,桩与桩通过冠梁8连接,形成排桩支护结构。在相邻挡土桩7之间设置斜向螺纹锚杆6,螺纹锚杆锚入桩背后的稳定土体中,螺纹锚杆6与桩通过腰梁9连接和传力,形成桩锚支护结构,基坑深度10.0米。
如图1所示,本例桩孔直径0.9米,桩间距1.7米,桩长16米,进入设计坡底面14以下6米。螺纹锚杆6长度10米,第一层锚杆标高在坡顶面13以下2.0米,第二层锚杆标高在坡顶面13以下5.5米。
螺纹锚杆孔的施工过程如下:第一步先利用钻机,采用钻杆直径和钻头最宽径均为180mm的普通钻杆和钻头2在土体中钻出直径为20 mm的锚杆孔4,每分钟钻进进尺为300mm,成孔至设计深度后退出钻杆;第二步利用钻机,采用带凸刺的钻头沿着锚杆孔钻进,参见图4、 图5 ,凸刺1为圆锥体,高度15mm,每分钟钻进进尺为2000mm,成孔至设计深度后仍以相同速度退出钻杆,在锚杆孔的孔壁上形成螺纹凹槽;第三步置入杆体3,杆体3材料为2束7xф5钢绞线;第四步注浆,材料为水泥砂浆,强度M15。注浆完毕后形成注浆螺纹锚固体5。
实施例2
基坑较浅时,本施工方法也可用于土钉支护结构,参见图3,由按一定间距阵列分布的锚入坡体的螺纹土钉10,沿坡面12设置的钢筋混凝土面层11,形成土钉支护结构。螺纹土钉10的杆体与钢筋混凝土面层11中的钢筋焊接连接。
螺纹土钉施工过程为:第一步先利用钻机,采用钻杆直径和钻头最宽径均为80mm的普通钻杆和钻头在土体中钻出直径为10 mm的土钉孔,每分钟钻进进尺为500mm,成孔至设计深度后退出钻杆;第二步利用钻机,采用带凸刺的钻头沿着土钉孔钻进,凸刺为三棱锥体,高度5mm,每分钟钻进进尺为2500mm,成孔至设计深度后仍以相同速度退出钻杆,在土钉孔的孔壁上形成螺纹凹槽;第三步置入杆体,杆体材料为一根直径18mm的热轧带肋钢筋;第四步注浆,材料为水泥净浆,强度M10。注浆完毕后形成注浆螺纹土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建设工程勘察设计院,未经安徽省建设工程勘察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3513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