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终端业务处理的方法和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29704.2 | 申请日: | 2012-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490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黄晓庆;李江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8/18 | 分类号: | H04W8/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郭润湘 |
地址: | 10003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终端 业务 处理 方法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终端业务处理的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手机终端作为一种被广泛使用的便携通信设备,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沟通工具。随着手机终端的智能化,通信运营商推出预置多种业务应用软件的定制手机终端,定制手机终端越来越成为手机终端发展的方向。
由于不同运营商开展的业务不同,因此,不同的运营商推出的定制手机终端内预置的业务应用软件也不相同。例如:移动运营商在三星GT-9008定制手机上预置了飞信、号码薄管家、手机阅读和音乐随身听等业务应用软件;联通运营商在中兴V880定制手机上预置了联通乐媒、沃商店、手机资讯和116114电话查询等业务应用软件;中国电信运营商在三星W699定制手机上预置了互联星空、彩信MMS、爱音乐(即iMusic)、号码百事通等业务应用软件。手机终端生产厂家在为不同的运营商生产定制手机终端时,是按照运营商的要求,将运营商指定的业务应用软件预置到手机终端上,但是一部手机终端只能按照固定要求定制业务应用软件。
然而,随着携号转网业务(即移动用户改变签约的运营商,而不改变移动用户原有的移动用户综合业务数字网号码(Mobile Subscriber International ISDN Number,MSISDN))的不断发展,对于定制手机终端而言,在携号转网后,将会导致定制手机终端内预设的业务应用软件无法自动适应各网络需求的问题,即定制手机终端中某些需要依靠转网前运营商提供网络才能使用的业务应用软件无法再使用,并且使得这些无法再使用的业务应用软件在转网后成为定制手机终端的累赘,即这些业务应用软件在手机终端运行时会启动并实时搜索网络,造成手机终端的资源浪费。
例如:A运营商定制的手机终端预置了业务应用a,当移动用户将该手机终端转网至B运营商提供的网络后,业务应用a在B运营商提供的网络状态下不能使用,但在该定制手机终端接入B运营商提供的网络时,业务应用a将会自动启动,搜索A运营商提供的网络,这样就会占用手机终端的CPU、手机终端自身的网络内存等资源,导致该手机终端内其他业务应用运行缓慢,甚至失败,造成了手机终端资源的浪费,进而影响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业务处理的方法和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定制手机终端在多个网络中转网时,终端内预设的业务应用软件无法自动适应各网络需求的问题。
一种终端业务处理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确定终端当前接入网络的网络标识;
根据网络标识与业务应用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与终端当前接入网络对应的业务应用;
卸载终端内已安装的与确定的业务应用不匹配的业务应用软件,以及从终端内已存储的业务应用软件集合中,查找出与确定的业务应用匹配的业务应用软件,并安装。
一种终端业务处理的设备,该设备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确定终端当前接入网络的网络标识;
查找模块,用于根据网络标识与业务应用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与终端当前接入网络对应的业务应用;
处理模块,用于卸载终端内已安装的与确定的业务应用不匹配的业务应用软件,以及从终端内已存储的业务应用软件集合中,查找出与确定的业务应用匹配的业务应用软件,并安装。
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确定终端当前接入网络的网络标识,并根据网络标识与业务应用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出与终端当前接入网络对应的业务应用,进而卸载终端内已安装的与确定的业务应用不匹配的业务应用软件,避免了终端在更换接入网络之后,与终端当前接入网络不相匹配的业务应用软件占用终端自身资源,使得与终端当前接入网络相匹配的业务应用软件运行缓慢,甚至运行失败的问题;同时,还从终端内已存储的业务应用软件集合中,查找出与确定的业务应用项匹配的业务应用软件,并安装在终端本地,使得最终安装的业务应用软件与当前终端接入网络适配。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的一种终端业务处理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二的一种终端业务处理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三的一种终端业务处理的设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297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