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光模块及其发光二极管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22029.0 | 申请日: | 2012-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223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陈立敏;陈咏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一诠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一诠精密电子工业(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3/48 | 分类号: | H01L33/48;H01L25/13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汤保平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 模块 及其 发光二极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发光二极管,尤指一种发光模块及其发光二极管。
背景技术
由于发光二极管无须暖灯时间且使用寿命较长;另外,发光二极管又具有反应速度快、体积小、用电省、污染低、高可靠度、适合量产等优点,因此其所能应用的领域十分广泛。近年来,由于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不断地提升,使得白光发光二极管在扫描仪的灯源、液晶屏幕的背光源或照明设备等应用领域上已有逐渐取代传统的日光灯与白热灯泡的趋势。
传统的发光二极管,如图1所示,其主要包含有一底座10、一晶粒20、一封胶体30及二接脚40,底座10由塑料等绝缘材质制成,并形成有一凹槽101;晶粒20设置在凹槽101内;封胶体30则通过灌注环氧树脂于凹槽101而形成,以保护晶粒20且晶粒20所发出的光线得以穿透封胶体30;二接脚40穿设于底座10并延伸至凹槽101内,各接脚40分别和晶粒20电性连接。
然而,上述的各接脚40弯折形成有一焊接段401,此焊接段401定位于胶体11的侧边,使发光二极管利用焊接段401可焊接于基板50上,以令发光二极管朝侧向发光;但是,发光二极管仅通过焊接段401的焊接而固定,此焊接段401面积远小于发光二极管的重量,使得焊接处的焊料容易破裂而发生焊接强度不佳的问题,最后导致发光二极管脱离基板50,而增加后续维修的困难度;另外,焊接的加工步骤繁杂,导致发光二极管的组装困难度提高,而增加业者的制作成本。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遂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特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尽力解决上述的问题点,即成为本发明人开发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光模块及其发光二极管,其是利用插接段插设基板,以达到组装上具有强度稳定、加工简便及成本低廉的特点。
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是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包括:一壳体,具有一端面,该端面设有一透光区;一发光晶粒,容置在该壳体中并对应该透光区设置;以及多个导电支架,每一该导电支架具有一平直段,该平直段埋设在该壳体并和该发光晶粒电性连接,该平直段一端朝垂直于该端面的方向延伸一插接段,该插接段裸露该壳体并凸伸出该端面。
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是提供一种发光模块,包括:一发光二极管,包含:一壳体,具有一端面,该端面设有一透光区;一发光晶粒,容置在该壳体中并对应该透光区设置;以及多个导电支架,每一该导电支架具有一平直段,该平直段埋设在该壳体并和该发光晶粒电性连接,该平直段一端朝垂直于该端面的方向延伸一插接段,该插接段裸露该壳体并凸伸出该端面;以及一基板,设有一入光区及多个穿孔,该入光区对应该透光区设置,各该插接段对应各该穿孔插设并和该基板电性连接。
本发明还具有以下功效,本发明发光二极管利用插接段插设基板,因此组装上强度较为稳定,且发光二极管及基板的结合可采用无焊接方式,以省略焊接加工的复杂步骤,以达到组装上加工简便及成本低廉的优点;另外,壳体的侧壁两端分别延伸有支撑脚,因各插接段裸露壳体的侧壁并位置在二支撑脚之间,使发光二极管检测电性时,导致检测仪器可固定支撑脚,进而稳固定位导电支架的位置,以方便进行发光二极管后续的电性检测。
附图说明
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将配合附图说明如下,然而所附附图仅作为说明用途,并非用于局限本发明。
图1是已知发光二极管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发光二极管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发光二极管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发光模块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本发明发光模块的组合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发光模块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发光模块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发光模块另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发光二极管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发光二极管又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发光二极管再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2至图3所示,本发明是提供一种发光模块及其发光二极管,此发光二极管主要包括一壳体1、一发光晶粒2及多个导电支架3。
壳体1由塑料等绝缘材质所构成,此壳体1具有一端面11及一侧壁12,端面11设有一透光区111;其中,端面11开设有凹槽并在凹槽中灌注环氧树脂而形成透光区111,但实际上的透光区111不以此为限;另外,侧壁12的两端分别延伸有一支撑脚12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一诠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一诠精密电子工业(中国)有限公司,未经一诠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一诠精密电子工业(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2202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