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动机驱动车辆经济行驶档位确认系统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18252.8 | 申请日: | 2012-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135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发明(设计)人: | 陈晓冰;徐一凡;叶伟宏;周方明;刘强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6/02 | 分类号: | B60R16/02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朱凌 |
地址: | 361023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驱动 车辆 经济 行驶 档位 确认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发动机驱动车辆经济行驶档位的确认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当前油价的高涨,节能减排和低碳生活已在国内外受到广泛的关注,其中汽车的油耗与排放则成为城市最重要的燃油消耗与污染来源之一。除了鼓励人们更多采用公共交通工具以外,如何降低车辆油耗也成为一大重点,通过采用高效的发动机和执行更严格的排放标准都能够改善车辆的油耗与排放,同时让驾驶者采用更节油的驾驶方式也能显著的降低车辆的油耗。据福特公司研究表明,经过节油驾驶培训的驾驶员短期内能降低燃油消耗25%,在一到一年半的长时间内比未经过培训的驾驶员节油15%。但随着时间越长,培训的效果逐渐降低,开发一种能够随时培训、提醒司机节油驾驶的技术具有很高的价值。
针对上述考虑,中国发明专利申请201010157270.5公开了柴油整车经济档位及经济车速段智能提醒装置,其基于车辆等速油耗曲线上的数据来确定当前车速下的经济档位,并通过显示模块来告知驾驶人员;但是由于其在实施时,需先通过整车实验或整车计算软件CRUISE模拟计算,确定满载和空载状态下,各档等速时的扭矩(用于整车载荷判断);又还要实验或模拟计算出各个载荷、各个档位下的等速油耗曲线(用于经济车速段判断依据);故其会存在如下缺陷:
一、其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完全依赖于仿真的计算结果,而仿真的计算结果不可避免会存在偏差,故会影响到结果的准确性;
二、由于其需要存储大量的等速油耗曲线,故需要较多的处理器和存储资源,从而具有占据空间大和成本高的问题;
三、其对于不同配置的车辆、售出后车辆配置变更、或者因磨损等因素而导致动力参数改变的情形,还必须重新计算等速油耗曲线,从而具有实际应用受限的问题。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针对现有经济档位提醒装置的上述缺陷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驱动车辆经济行驶档位确认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准确性差、数据量大以及实际应用范围窄的问题。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发动机驱动车辆经济行驶档位确认系统,其中,包括数据处理器以及与数据处理器相连的车辆运行数据采集模块、结果输出模块和配置存储器,该配置存储器中存储有发动机万有特性曲线、变速箱各档速比、主减速比以及轮胎滚动半径,该车辆运行数据采集模块采集车辆的当前车速、发动机转速和发动机扭矩并传输至数据处理器,该数据处理器则在调用配置存储器中发动机万有特性曲线、变速箱各档速比、主减速比和轮胎滚动半径的基础上确定当前档位和经济档位,该数据处理器在经济档位不等于当前档位时通过结果输出模块输出经济档位。
进一步,该档位确认系统还包括与配置存储器相连的车辆信息配置模块,该车辆信息配置模块接收车辆配置的数据信息并将数据信息转换为万有特性曲线、速比及轮胎滚动半径而存储在配置存储器中。
进一步,该车辆配置的数据信息包括发动机型号、变速箱型号、主减速比及轮胎滚动半径。
进一步,该档位确认系统还包括显示设备,该显示设备与结果输出模块相连而将经济档位显示出来。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驱动车辆经济行驶档位确认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①、预存车辆的发动机万有特性曲线、变速箱各档速比、主减速比以及轮胎滚动半径;
②、采集车辆行驶时的发动机转速、发动机扭矩以及车速;
③、根据发动机转速、轮胎滚动半径、车速以及主减速比计算出当前速比,并根据变速箱各档速比判断出当前档位;
④、模拟换挡并计算出其它档位下的发动机转速和发动机扭矩;
⑤、基于发动机万有特性中燃油消耗率曲线,计算出各个档位下的燃油消耗率;比较各个档位的燃油消耗率,并基于最小燃油消耗率而确定出经济档位;
⑥、判断该经济档位是否为当前档位,若不是则输出经济档位。
进一步,在步骤④中,若某一档位计算出来的发动机转速和发动机扭矩落在发动机万有特性曲线之外,则在步骤⑤中取消对该档位的燃油消耗率计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未经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1825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桉木消减干燥缺陷及阻燃处理方法
- 下一篇:胍法辛前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