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力双离合器自动换挡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03996.2 | 申请日: | 2012-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187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发明(设计)人: | 雷雨龙;刘振杰;李兴忠;吕二华;付尧;孙少华;曾华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H61/14 | 分类号: | F16H61/14;F16H61/40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齐安全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力双 离合器 自动 换挡 系统 | ||
1.一种液力双离合器自动换挡系统,由机械部分与自动换挡系统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械部分由带闭锁离合器(34)的液力变矩器(2)与双离合器变速器(3)组成;
所述的液力变矩器(2)采用型号为W305的液力变矩器、型号为W375的液力变矩器或型号为W420的液力变矩器;
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3)采用型号为DQ250的湿式双离合器变速器;
液力变矩器(2)中的泵轮(31)与发动机(1)上的飞轮螺栓连接,泵轮(31)的回转轴线与发动机(1)的飞轮的回转轴线共线,液力变矩器(2)中的涡轮(33)与闭锁离合器(34)铆接成一体,涡轮(33)的回转轴线与闭锁离合器(34)的回转轴线共线,液力变矩器输出轴(35)的右端与双离合器变速器(3)壳体的左端花键连接。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力双离合器式自动换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动换挡系统为液压控制系统,所述的液压控制系统是由动力元件、执行元件、控制元件与辅助元件组成;
所述的动力元件即油泵(30);
所述的执行元件包括闭锁离合器油缸(LB)、奇数挡离合器油缸(LZ1)、偶数挡离合器油缸(LZ2)、1号换挡油缸(GH1)、2号换挡油缸(GH2)、3号换挡油缸(GH3)与4号换挡油缸(GH4);
所述的控制元件包括闭锁电磁阀(A1)、1挡电磁阀(B1)、3挡电磁阀(B2)、4挡电磁阀(B3)、2挡电磁阀(B4)、5挡电磁阀(C1)、空挡电磁阀(C2)、6挡电磁阀(C3)、倒挡电磁阀(C4)、奇数挡离合器电磁阀(D1)、偶数挡离合器电磁阀(D2)、压力调节电磁阀(E)、减压阀(G)、压力调节阀(H)、节流阀(K)与单向阀(X);
所述的辅助元件包括油冷却器(F)、润滑油路(J)、油底壳与滤清器;
油泵(30)的进油口通过滤清器与油底壳管路连接,油泵(30)的出油口与单向阀(X)的进口管路连接,单向阀(X)的出口同和压力调节电磁阀(E)的P口与压力调节阀(H)的进油口管路连接,压力调节电磁阀(E)的A口与压力调节阀(H)的控制油口管路连接,压力调节阀(H)的出油口和减压阀(G)的进油口、1挡电磁阀(B1)的P口、3挡电磁阀(B2)的P口、4挡电磁阀(B3)的P口、2挡电磁阀(B4)的P口、奇数挡离合器电磁阀(D1)的P口、偶数挡离合器电磁阀(D2)的P口、5挡电磁阀(C1)的P口、空挡电磁阀(C2)的P口、6挡电磁阀(C3)的P口与倒挡电磁阀(C4)的P口管路连接;减压阀(G)出油口与节流阀(K)的进油口管路连接,节流阀(K)的出油口与闭锁电磁阀(A1)的P口管路连接,闭锁电磁阀(A1)的A口与B口依次和闭锁离合器油缸(LB)的输入口与机械部分中的液力变矩器(2)的进油口管路连接,液力变矩器(2)的进油口与闭锁离合器油缸(LB)的输出口管路连接,液力变矩器(2)的出油口与油冷却器(F)的入口管路连接,油冷却器(F)的出口通过管路和润滑油路(J)的进口与油底壳连接;1挡电磁阀(B1)与3挡电磁阀(B2)的A口依次和1号换挡油缸(GH1)的左进出油口与右进出油口管路连接,1挡电磁阀(B1)与3挡电磁阀(B2)的T口与油底壳管路连接;4挡电磁阀(B3)与2挡电磁阀(B4)的A口依次和2号换挡油缸(GH2)的左进出油口与右进出油口管路连接,4挡电磁阀(B 3)与2挡电磁阀(B4)的T口与油底壳管路连接;奇数挡离合器电磁阀(D1)的A口与奇数挡离合器油缸(LZ1)的接口管路连接,奇数挡离合器电磁阀(D1)的T口与油底壳管路连接;偶数挡离合器电磁阀(D2)的A口与偶数挡离合器油缸(LZ2)的接口管路连接,偶数挡离合器电磁阀(D2)的T口与油底壳管路连接;5挡电磁阀(C1)与空挡电磁阀(C2)的A口依次与4号换挡油缸(GH4)的左进出油口与右进出油口管路连接,5挡电磁阀(C1)与空挡电磁阀(C2)的T口与油底壳管路连接;6挡电磁阀(C3)与倒挡电磁阀(C4)的A口依次与3号换挡油缸(GH3)的左进出油口与右进出油口管路连接,6挡电磁阀(C3)与倒挡电磁阀(C4)的T口与油底壳管路连接。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力双离合器式自动换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1号换挡油缸(GH1)、2号换挡油缸(GH2)、3号换挡油缸(GH3)与4号换挡油缸(GH4)通过支架固定在双离合器变速器(3)壳体的上方,1号换挡油缸(GH1)的活塞杆伸出端和机械部分中的双离合器变速器(3)的1档与3档拨叉固定连接,2号换挡油缸(GH2)的活塞杆伸出端和机械部分中的双离合器变速器(3)的4档与2档拨叉固定连接,3号换挡油缸(GH3)的活塞杆伸出端和机械部分中的双离合器变速器(3)的6档与倒档拨叉固定连接,4号换挡油缸(GH4)的活塞杆伸出端和机械部分中的双离合器变速器(3)的5档与空挡拨叉固定连接,单向阀(X)、压力调节电磁阀(E)、压力调节阀(H)、减压阀(G)、节流阀(K)、闭锁电磁阀(A1)、奇数挡离合器电磁阀(D1)、偶数挡离合器电磁阀(D2)、1挡电磁阀(B1)、3挡电磁阀(B2)、4挡电磁阀(B3)、2挡电磁阀(B4)、5挡电磁阀(C1)、空挡电磁阀(C2)、6挡电磁阀(C3)与倒挡电磁阀(C4)固定安装在油底壳内的阀板上;滤清器固定安装在油底壳内;油冷却器(F)与油泵(30)固定安装在双离合器变速器(3)的壳体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0399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