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蜇饮料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003770.2 申请日: 2012-01-07
公开(公告)号: CN102511890A 公开(公告)日: 2012-06-27
发明(设计)人: 李八方;侯虎;邵晓敏;赵雪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海洋大学
主分类号: A23L2/38 分类号: A23L2/38;A23L1/333;A23L2/84;A23L1/29;A23L2/74
代理公司: 青岛海昊知识产权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1 代理人: 崔清晨
地址: 266100 山*** 国省代码: 山东;37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海蜇 饮料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食品深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海蜇饮料,即一种由新鲜海蜇经过多道工艺处理得到海蜇饮料。

背景技术

海蜇是一种大型的食用水母,在我国分布广泛,近年来,随着海蜇人工养殖的成功,海蜇的资源越来越丰富,2008年产量达到2.84万吨(其中养殖量4.74万吨)。

海蜇营养丰富,研究发现每百克海蜇仅含脂肪0.1~0.5g、蛋白质6g左右、热量276kJ、钙182mg、碘132μg以及多种维生素,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食品。海蜇不仅营养丰富,而且也是治病良药。《本草纲目》中记载海蜇性味咸平,入肺、肝、肾、大肠经,有润肺、化痰、止咳、清热、消食、润肠等功效。《医林纂要》中记载海蜇具有清热解毒、降压消肿、润肠消积、补心益肺、滋阴化痰、去结核、行邪湿、解渴醒酒、止咳除烦等功能。

海蛰具有易腐败、易变质的特性,在常温下放置数小时就会产生自溶现象,因此在自然温度下不易长期保存,而且经过冷冻解冻易造成大量营养成分的流失。目前,海蛰的加工方法比较单一,主要是用传统的腌制方法加工成海蜇皮和海蜇头等产品,也有使用腌制的海蛰皮、海蛰头加工成即食食品的产品。在传统的腌制加工过程中普遍采用“三矾二盐”的加工工艺。这种工艺由于使用的明矾中含有大量的铝,使得成品中也含有大量对人体危害的铝元素,安全性一直是制约其产品质量和行业发展的瓶颈。寻求与开发新的海蜇加工工艺,一直是科研人员与企业的关注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海蜇饮料,针对海蜇本身易腐败,易变质的特性,以及海蜇加工方法单一,海蜇产品中铝元素的安全性问题,研究并提供了一种利用新鲜海蜇加工营养饮料的新方法。即以新鲜的海蜇为原料,不使用含铝元素的明矾作为加工助剂,制备海蜇饮料;这不仅提高海蜇的利用率而且提高了其食用的安全性,从而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的海蜇饮料,包括有新鲜海蜇加工液和辅助添加剂,所述的新鲜海蜇加工液是将新鲜海蜇用胰蛋白酶酶解,酶解液再经过脱盐、脱腥处理制备的。

上述的新鲜海蜇加工液的制备具体步骤如下:

1)新鲜海蜇预处理:将新鲜海蜇制成浆液;

2)制备酶解液:

将浆液调整pH至7.5,再加热至40~60℃,按照100~300U/ml的比例加入胰蛋白酶,在此温度下搅拌酶解3~6h,酶解完成后加热使蛋白酶失活,冷却后离心收集上清酶解液;

3)酶解液的脱盐处理:

将上清酶解液过滤后,滤液加入蒸馏水进行超滤脱盐脱水处理,得到超滤液;

4)超滤液的脱腥处理:

将超滤液加热至45~55℃,加入适量的活性炭进行吸附反应,然后过滤除去活性炭。调节滤液温度至20~35℃,加入酵母和绵白糖孵育一段时间,处理结束后加热将酵母菌灭活,最终制成新鲜海蜇加工液。

上述步骤2)中是将浆液加热至45℃,按照255U/ml的比例加入胰蛋白酶,在此温度下搅拌酶解5.5h,这个条件下水解出的酶解液的效果最好。

上述的步骤4)中在超滤液中加入的活性炭的浓度质量体积比为1.0g/L。

上述的步骤4)中在滤液中加入的酵母质量体积比为0.3g/L,绵白糖质量体积比0.1g/ml。

上述的辅助添加剂为CMC-Na、复合胶、绵白糖和柠檬酸。

本发明的海蜇饮料避免了使用明矾作为加工助剂,杜绝了铝元素在产品的出现,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增加了海蜇的食用价值和经济效益。酶解过程是利用胰蛋白酶作为水解用酶,优选pH、温度、时间、加酶量四个因素作为控制条件,获得最佳的水解度,得到较多的游离氨基酸和多肽,提高了产品的营养价值。脱盐过程中选用超滤膜设备进行脱盐,同时达到浓缩的目的。在压力为1.6Mpa,超滤总体积为蛋白酶解液的11倍时,得到较高的脱盐率和氮回收率,获得了滤液所要求的蛋白浓度。脱腥过程中,选用活性炭和酵母联合脱腥法,收到了十分理想的效果。调配过程中,添加了糖、酸、稳定剂等食品原料和食品添加剂,提高了食品的稳定性和适口性。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详细方法步骤如下:

1、海蜇的预处理:取新鲜海蜇,剪成3cm×3cm的小块,放入组织捣碎机中捣碎15s,或经过绞肉机绞碎,然后经过胶体磨磨浆,得到浆状液体。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大学,未经中国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0377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