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在钥匙接通曲柄起动事件期间控制混合动力系的操作的方法和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02796.5 | 申请日: | 2012-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826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R.T.施温克;K.J.史密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W10/06 | 分类号: | B60W10/06;B60W10/08;B60W10/26;B60W20/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崔幼平;谭祐祥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钥匙 接通 曲柄 起动 事件 期间 控制 混合 力系 操作 方法 设备 | ||
1.用于起动混合动力系中的内燃发动机的方法,所述混合动力系包括机械地耦联至所述内燃发动机和经由逆变器电耦联至高压蓄电池的电扭矩机,所述方法包括:
监测所述混合动力系的温度状态;
确定所述高压蓄电池的与所述混合动力系的所述温度状态对应的最高放电功率极限;
估计与所述混合动力系的所述温度状态相关的发动机拖曳扭矩;
选择与所估计的发动机拖曳扭矩相关并且在低于所述高压蓄电池的所述最高放电功率极限时能够获得的优选发动机摇转速度;以及
控制所述电扭矩机以产生足够以所述优选发动机摇转速度摇转所述内燃发动机的马达扭矩输出的大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控制所述电扭矩机以产生足够以所述优选发动机摇转速度摇转所述内燃发动机的所述马达扭矩输出的大小包括:
监测所述发动机的旋转速度;以及
适应地指令来自所述电扭矩机的所述马达扭矩输出的大小,以便响应所述发动机的所监测的旋转速度以所述优选发动机摇转速度摇转所述内燃发动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与控制所述电扭矩机一致向所述发动机输送曲柄燃料,以产生足够以所述优选发动机摇转速度摇转所述内燃发动机的所述马达扭矩输出的大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控制所述电扭矩机,以允许比所述优选发动机摇转速度高的发动机速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限制到所述电扭矩机的发动机扭矩输出,以在发动机点火之后将所述高压蓄电池的充电限制在所述高压蓄电池的最高充电功率极限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限制到所述电扭矩机的所述发动机扭矩输出,以在所述发动机点火之后将所述高压蓄电池的充电限制在所述高压蓄电池的所述最高充电功率极限内包括控制发动机火花正时和燃料喷射正时中的至少一个。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监测所述混合动力系的所述温度状态包括监测发动机冷却剂温度和高压蓄电池温度中的至少一个。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选择与所述估计的发动机拖曳扭矩相关并且在低于所述高压蓄电池的所述最高放电功率极限时能够获得的所述优选发动机摇转速度包括选择最高发动机摇转速度,所述最高发动机摇转速度与所述估计的发动机拖曳扭矩和低于所述高压蓄电池的所述最高放电功率极限的放电功率相关,并且高于与系统共振频率相关的发动机速度范围。
9.用于起动混合动力系中的内燃发动机的方法,所述混合动力系包括机械地耦联至所述内燃发动机并经由逆变器电耦联至高压蓄电池的电扭矩机,所述方法包括:
监测所述混合动力系的温度状态;
确定与所述混合动力系的所述温度状态对应的所述高压蓄电池的最高功率极限和最低功率极限;
估计与所述混合动力系的所述温度状态相关的发动机拖曳扭矩;
选择与所估计的发动机拖曳扭矩相关并且在所述高压蓄电池的所述最高功率极限和最低功率极限内能够获得的优选发动机摇转速度;以及
控制所述电扭矩机,以产生足够以所述优选发动机摇转速度摇转所述内燃发动机的马达扭矩输出的大小。
10.用于起动混合动力系的方法,所述混合动力系包括机械地耦联至内燃发动机和经由逆变器电耦联至高压蓄电池的电扭矩机,所述方法包括:
指令所述内燃发动机的起动;
监测发动机冷却剂温度和高压蓄电池温度中的至少一个;
确定与所监测的温度对应的所述高压蓄电池的最高放电功率极限;
估计与所监测的温度相关的发动机拖曳扭矩;
选择与所估计的发动机拖曳扭矩相关并且在低于所述高压蓄电池的所述最高放电功率极限时能够获得的优选发动机摇转速度;
控制所述电扭矩机,以产生足够以所述优选发动机摇转速度摇转所述内燃发动机的马达扭矩输出的大小;
与控制所述电扭矩机一致向所述发动机输送曲柄燃料,以产生足够以所述优选发动机摇转速度摇转所述内燃发动机的所述马达扭输出的大小;以及
限制到所述电扭矩机的发动机扭矩输出,以在发动机点火之后将所述高压蓄电池的充电限制在所述高压蓄电池的最高充电功率极限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0279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