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再制造零件涂层结合强度检测仪在审
申请号: | 201210002668.0 | 申请日: | 2012-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968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斗;徐滨士;宋亚南;朴钟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N19/04 | 分类号: | G01N19/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72***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造 零件 涂层 结合 强度 检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涂层检测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再制造零件涂层结合强度检测仪。
背景技术
热喷涂技术,尤其是超音速等离子喷涂技术,是制备表面涂层的重要技术,它赋予了零件表面耐磨性、耐腐蚀、抗氧化、抗疲劳等多种特殊性能,从而达到提高产品质量、延长使用寿命的目的。喷涂粒子以熔融或半熔融形式高速撞击基体表面产生变形、镶嵌填补,最终咬合在基体材料表面,形成机械锚合连接,辅以局部的微冶金结合,只能获得相对较好的涂层界面结合强度。由于再制造零件涂层界面存在相当程度的组织缺陷,并且服役工程中首先受到外载荷的作用,因此,涂层界面结合强度的优劣就成为决定再制造零件质量好坏的重要因素。再制造的工程实践迫切需要能够在生产现场对具有各种形状、各种尺寸的再制造零件的表面涂层结合强度测量方法。
而对于实际的现场测试,测量方法除了要保证测量精度以外,还应满足一些特殊的要求:对基体零件的形状不太敏感,喷涂零件的形状可能会多种多样,一种适用现场测量的方法就应该对任何或多数形状的喷涂层都可以测定;对基体最好没有损伤,否则就会在基体表面产生局部破坏,大大减短再制造产品的寿命周期;测量过程应简单便捷,实际的喷涂层会存在不均匀性,需要在不同的位置测量多次,以得到精确的测量结果,这就要求测量过程容易操作和控制。
目前被广泛应用的测量技术却难以满足这些要求,例如,拉伸法只能进行标准试样的拉伸试验,不能直接检测零件,且不适合评价高结合强度的涂层;剪切法常用于测量较厚涂层与基体的界面剪切强度,其同样受到基体材料形状的限制;弯曲法测涂层结合强度中较为常见的是悬臂梁弯曲、三点弯曲和四点弯曲,这种方法对于形状较为复杂的再制造零件表面涂层无能为力;划痕法近年来得到了广泛使用,这种方法对试样的制作没有严格要求,操作十分方便,但其更适合评价薄膜,并不适合于较厚的喷涂层;动态测量法对试样的形状尺寸的要求更为严格,更加不适合现场评价结合强度。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再制造零件涂层结合强度检测仪,可以对再制造零件的表面涂层结合强度进行检测,检测准确度高、携带使用方便。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再制造零件涂层结合强度检测仪,该检测仪包括:
压头驱动机构、控制装置和位移检测部件;其中,
压头驱动机构由驱动装置和该驱动装置通过传动机构驱动的压头构成;
控制装置与压头驱动机构的驱动装置电连接;
压头驱动机构上设有测量压头位移量和传动机构的拉簧伸长量并以电信号输出的位移检测部件。
上述检测仪中,所述压头驱动机构的传动机构包括:
螺杆、螺母、拉簧、斜块、压簧和导轨;其中,
螺杆一端连接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端;
螺母活动套设在螺杆上;
螺母前端与拉簧连接;
拉簧前端与斜块连接;
螺母和斜块均设置在平直的导轨上,能沿导轨直线滑动;
斜块顶部的斜面上设有压头安装位,压头安装位处设有压簧,压簧套设在压头安装位上安装的压头上。
上述检测仪中,所述检测仪还包括:
外壳,压头驱动机构的驱动装置、传动机构和压头均设置在外壳内,压头从外壳前端的侧壁上伸出,外壳尾部设有提手部件。
上述检测仪中,所述外壳的中间部位设有定位环。与该定位环联用用于检测内孔类再制造零件涂层。
上述检测仪还包括:
支撑机构,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柱和被测物支撑平台;其中,支撑柱上端设有安装压头驱动机构的安装位;被测物支撑平台设置在支撑柱的中间部位,与支撑柱上端的所述安装位内装入的压头驱动机构的压头相对应。与该支撑机构联用用于检测暴露于外表面的再制造零件涂层。
上述检测仪中,所述压头驱动机构的驱动装置采用伺服电机。
上述检测仪还包括:
声发射装置,声发射装置的声发射探头设置在压头处的被测物上,声发射装置的主机与声发射探头连接。
上述检测仪中,,所述压头驱动机构的压头包括:
金刚石压头或碳化钨压头;
所述碳化钨压头为球形压头,其直径为3mm、4mm或5mm。
上述检测仪中,所述位移检测部件为位移传感器。
上述检测仪还包括:处理显示装置,与所述位移检测部件连接,处理所述位移检测部件输出的电信号得出检测结果并显示输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0266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