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SET/MOS混合结构的D触发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01145.4 | 申请日: | 2012-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458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魏榕山;陈锦锋;陈寿昌;何明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H03K3/012 | 分类号: | H03K3/012;H03K3/02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002 福建省福州市铜***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set mos 混合结构 触发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集成电路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由纳米器件组成的基于SET/MOS混合结构的D触发器。
背景技术
随着CMOS特征尺寸的不断缩小,集成度的不断提高,芯片功耗的不断增加,微电子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接近其物理极限。CMOS器件的电学特性、功耗、可靠性等面临着很大的挑战。作为数字电路中的典型单元,D触发器在时序电路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基于传统CMOS技术设计的D触发器在电路结构、功耗、集成度上,已经不能满足新一代集成电路的要求,极大地限制了电路性能的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SET/MOS混合结构的D触发器,能够有效地实现D触发器的逻辑功能。
本发明采用以下方案实现:一种基于SET/MOS混合结构的D触发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第一NMOS管, 其源极为该D触发器的输入端;一第一PMOS管,其漏极与所述第一NMOS管的漏极连接;一时钟信号输入端,其与所述的第一NMOS管和第一PMOS管的栅极连接;一电容,其一端与所述第一NMOS管的漏极连接,另一端接地;以及一单输入SET/MOS混合电路,其输入、输出端分别于所述第一PMOS管的源极连接。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的SET/MOS混合电路包括:一PMOS管,其源极接电源端Vdd;一NMOS管,其漏极与所述PMOS管的漏极连接;以及一SET管,其与所述NMOS管的源极连接。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PMOS管的参数满足:沟道宽度Wp为22 nm,沟道长度Lp为66 nm,栅极电压Vpg为0.394V;所述NMOS管的参数满足:沟道宽度Wn为22 nm,沟道长度Ln为66 nm,栅极电压Vng为0.450 V;所述SET管的参数满足:隧穿结电容Cs, Cd为0.15 aF,隧穿结电阻Rs, Rd为450 KΩ,背栅电压Vctrl为0.20 V,背栅电容Cctrl为0.10 aF;所述电容为0.30pF。
本发明是基于SET/MOS混合结构实现了D触发器的设计。该D触发器充分利用了SET/MOS混合结构具有的库仑阻塞和库仑振荡效应,整个电路仅由1个电容,2个PMOS管, 2个NMOS管和1个SET构成。 HSPICE的仿真结果表明该电路能够有效地实现D触发器的逻辑功能, 整个电路的平均功耗仅为8.67nW。与传统CMOS技术实现的 D触发器相比, 本发明提出的D触发器的管子数目大大减少, 功耗显著降低, 电路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简化,有利于节省芯片的面积,提高电路的集成度。该结构有望广泛应用于环形振荡器、分频器、有限状态机等时序逻辑电路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D触发器原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D触发器仿真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SET/MOS混合结构的D触发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第一NMOS管, 其源极为该D触发器的输入端;一第一PMOS管,其漏极与所述第一NMOS管的漏极连接;一时钟信号输入端,其与所述的第一NMOS管和第一PMOS管的栅极连接;一电容,其一端与所述第一NMOS管的漏极连接,另一端接地;以及一单输入SET/MOS混合电路,其输入、输出端分别于所述第一PMOS管的源极连接。
单电子晶体管(Single electron transistor, SET)作为新一代纳米电子器件的典型代表,在功耗、工作速度等方面相对于传统的微电子器件具有明显的优势,被认为是制造下一代低功耗、高密度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理想的基本器件。单电子晶体管能够与CMOS硅工艺相兼容的特点,使得SET/MOS混合结构成为单电子晶体管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SET/MOS混合电路具备SET和MOS管的优越性能,表现出极低的功耗、超小的器件尺寸、较强的驱动能力和较大的输出摆幅,在多值逻辑电路、模数/数模转换器电路、存储器电路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发明采用SET和MOS管相混合具有的优越性能进行D触发器的设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大学,未经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0114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砂筒磨光机的传动装置
- 下一篇:多功能打磨用工具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