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醚醚酮树脂改性材料及其制作方法和用途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001061.0 申请日: 2012-01-05
公开(公告)号: CN102558760A 公开(公告)日: 2012-07-11
发明(设计)人: 宋广山;宋渊 申请(专利权)人: 宋广山
主分类号: C08L61/16 分类号: C08L61/16;C08L27/18;C08L81/06;C08L81/02;C08K13/04;C08K7/06;C08K7/14;C08K3/22;B29C47/92;B29C45/78
代理公司: 成都蓉信三星专利事务所 51106 代理人: 刘克勤;段雪茵
地址: 618000 ***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聚醚醚酮 树脂 改性 材料 及其 制作方法 用途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基础材料,尤其是一种聚醚醚酮(PEK)树脂改性高分子合金材料(ST-C)及其制作方法和用途。该ST-C材料可以用于取代各种高分子工程材料及有色金属材料。

背景技术

为改善高分子材料的性能,拓展应用市场对高分子材料进行改性,从而提高材料的综合机械性能,挖掘材料潜在的各种功能是人类材料工业最流行的方法,在许多领域广泛应用,例如:普碳钢渗入各种金属元素而成为合金钢,彻底改变了普碳钢自身的各种性能,玻璃是单纯的硅制品,经改性后变成从防弹玻璃到柔性玻璃等各种性能玻璃。

聚苯硫醚(PEK)是单一的抗蚀性能极强的树脂,经改性后,不仅保留了其本身的特性,其综合机械性能、粘接性能,相容性能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同时大幅度地提高了性价比。

但是,如何对聚苯硫醚(PEK)进行改性,改性后要不仅保留其本身的特性,同时使其综合机械性能、粘接性能和相容性能都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另外还能大幅度地提高性价比,这是人们一直研究的重要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特殊的材料及其合成技术,具体是聚醚醚酮树脂改性材料及其制作方法和用途。该技术是对对聚醚醚酮(PEK)进行改性,使聚醚醚酮(PEK)改性后的合金材料(ST-C)具有高绝缘、高强度、耐冲击、高抗蚀、耐高温、能阻燃,尺寸稳定、相容性能好、抗老化性能更优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聚醚醚酮(PEK)树脂改性材料(ST-C),由下列组分组成(按重量百分比计):

聚醚醚酮(PEK)10—30%,聚四氟(FTFE)10—15%,聚醚砜(PES)4—14%,聚苯硫醚(PPS)8—30%,二氧化钛(TiO2)5—14%,碳纤维5—30%,玻璃纤维15—30%。

较好的,由下列组分组成(按重量百分比计):

聚醚醚酮20—28%、聚四氟8—10%、聚醚砜10—14%,聚苯硫醚10—25%,二氧化钛5—10%,碳纤维5—10%、玻璃纤维15—18%。

更好的,由下列组分组成(按重量百分比计):

聚醚醚酮22—28%、聚四氟5—10%、聚醚砜6—8%、聚苯硫醚10—28%,二氧化钛5—10%,碳纤维5—10%、玻璃纤维15—24%。

优选的,由下列组分组成(按重量百分比计):

聚醚醚酮20—30%、聚四氟5—8%、聚醚砜5—8%、聚苯硫醚10—26%,二氧化钛5—10%,碳纤维5—10%、玻璃纤维10—26%。

上述聚苯硫醚树脂改性材料(ST-C)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聚:

(1)将各种组分进行检测、称量、置于各种容器中;

(2)将聚醚醚酮、聚四氟、聚醚砜、聚苯硫醚和二氧化钛置混合罐中搅拌均匀;

(3)将混合均匀的物料置于研磨系统,研磨成微米或纳米级;

(4)将研磨好的微粉和碳纤维、玻璃纤维一起在300℃~360℃的温度进行二次交联造粒。

上述聚醚醚酮树脂改性材料(ST-C)的用途,包括: 

1).取代各种有色金属;

2).取代各种特种工程塑料;

3).用于高腐蚀领域的石油、天然气和化工系统;

4).用于食品、医药和供水行业;

5).用于电子、电器行业;

6).用于宇航工业、船舶工业和军事工业。

上述聚醚醚酮树脂改性材料(ST-C),还可以用于制造高强度和高防腐的ST-C专用产品,即ST-C石油、天然气套管;ST-C石油、天然气、火电厂专用脱硫管;ST-C抽油、抽气复合管; ST-C阀门、ST-C泵;ST-C军用防弹衣、防弹帽;ST-C军用盾牌;ST-C免维护消防栓;所述ST-C专用产品即聚醚醚酮树脂改性材料专用产品。

上述聚醚醚酮树脂改材料专用产品(ST-C专用产品)的制造都包括如下步骤:

①.将聚醚醚酮树脂改材料(ST-C)在120℃~150℃的温度下,进行风干2~4小时,挤塑机调整在280~330℃预热;

②.将产品模具安装到位,清理完原注塑机内异物;

③.在280~330℃的工作条件下进行注射成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广山,未经宋广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010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