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桥梁用不锈钢拉吊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40793.0 | 申请日: | 2011-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438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发明(设计)人: | 张劲泉;李承昌;王辉绵;李建民;张江威;陈敏;郑晓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公科固桥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9/16 | 分类号: | E01D19/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浩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276 | 代理人: | 刘云贵;韩龙 |
地址: | 10008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桥梁 不锈钢 吊索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拉吊索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桥梁用不锈钢拉吊索装置。
背景技术
桥梁是公路、铁路、渠道等跨越深山峡谷、大江、大河、海湾等障碍物并具有承载能力的空间建筑物,是路线畅通的保障,也是交通运输的咽喉。其中,大跨度拉吊索桥梁以其造型美观、跨越能力大等诸多优势,得到了广泛、快速的应用和发展。
拉吊索作为拉吊索桥梁的主要承重构件,断面十分纤细,这就使其成为这类桥梁体系中对病害最敏感的构件,迄今为止发现的斜拉桥病害中,出现在拉索的病害占了绝大部分。近年来,国内外已经有多座桥梁因拉吊索病害严重而不得不进行更换,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不利的社会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是大跨径拉吊索桥梁的拉吊索由高强碳素钢丝制成,虽采取了各种防腐措施,但拉吊索锈蚀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目前工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基本上是围绕如何防止索和锚具不被锈蚀开展的,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并且,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拉吊索装置10包括有:由高强度钢丝构成的拉索;用于锚固所述拉索的锚杯11和锚板;套设在所述锚杯11的外部的锚圈13;盖板14,设置在所述锚杯的其中一个端部。另外,为了有效防护裸露在锚杯外的拉索,从而免于拉索受到外界环境的过度腐蚀,在锚杯11的另一端还依次设置有:连接筒15、以及PE索套16。与此同时,为了实现各构件之间的良好的密封作用以及配合连接关系,还需要额外设置定心环、定位板、密封胶圈17、密封压环18等部件。由此可见,传统的拉吊索装置的结构较为复杂,部件过多,连接关系繁琐,不利于工程维护。
因此,如何研究一种有效并能彻底解决拉吊索锈蚀病害的拉吊索,并且同时能够简化其整体结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抗锈、耐蚀并且耐磨的桥梁用不锈钢拉吊索装置,以保证其具备更高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桥梁用不锈钢拉吊索装置,设置在拉吊索桥梁上,所述拉吊索装置包括:用于承受拉力的拉索,所述拉索由不锈钢钢丝集合而成;固定端锚具和张拉端锚具,分别用于配合锚固所述拉索并传递索力;以及防护件,连接在所述固定端锚具和张拉端锚具之间,用于防护所述拉索裸露在所述锚具外的部分。
进一步地,所述张拉端锚具和固定端锚具分别包括:用于容纳所述拉索的锚杯;锚板,嵌设在所述锚杯的内部,所述锚板之上均布有多个供所述拉索的不锈钢钢丝穿过的孔;以及锚圈,套设在所述锚杯的外周部,用于紧固所述锚杯。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端锚具还包括:垫板,与所述锚圈相配合地设置在所述锚杯的外周部。
进一步地,所述垫板包括:以预定间隙布置在锚杯的外周的两个半环形件,所述半环形件的外轮廓与所述锚圈的形状相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防护件包括不锈钢护筒、以及用于将所述护筒固定于拉索的护筒固定栓。
进一步地,所述不锈钢钢丝的直径的范围为4mm~7mm;抗拉强度不低于1200Mpa;弹性模量为(2.0±0.1)×105MPa。
进一步地,所述不锈钢钢丝为氮含量约为0.6%的高氮奥氏体不锈钢钢丝。
进一步地,所述锚杯的厚度约为25mm,所述孔的孔距不小于12mm。
进一步地,所述锚杯的一个端部处还设置有用于密封的密封盖板。
进一步地,所述锚杯和锚圈为不锈钢锚杯和不锈钢锚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桥梁用不锈钢拉吊索装置,不仅能够满足桥梁拉吊索装置对钢丝高强度的要求,同时不锈钢钢丝还具有抗锈性、耐腐蚀以及耐磨的优异性能。与此同时,由于不锈钢钢丝优良的抗锈耐蚀的效果,能够有效省去了现有技术中增设PE索套、各种密封元件以及定位元件以防止钢丝被外界腐蚀的步骤,极大的改善了原有的拉吊索装置繁琐的结构,有效地降低了经济成本,在工程上更加利于维护和检修,具备广泛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拉吊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拉吊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a、3b为图2中张拉端锚杯及锚板的主视图和A-A截面图;
图4a、4b为图2中固定端锚杯及锚板的主视图和B-B截面图;
图5a、5b为图2中锚圈的主视图和C-C截面图;以及
图6a、6b为图2中垫板的主视图和侧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公科固桥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公科固桥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4079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环境监测现场监控CEMS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电弧放电纸张脱酸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