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摩托车的车架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31937.0 | 申请日: | 2011-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301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川井秀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K11/02 | 分类号: | B62K1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瀚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1 | 代理人: | 曹芳玲 |
地址: | 日本兵库***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摩托车 车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摩托车的车架,特别是涉及将使发动机等的上方分左右延伸的主框架和其后方的框架加以连结的横梁的结构。
背景技术
向来,通常在摩托车的车架上,在从前管向后方倾斜向下延伸的主框架后端上连接着向下方延伸的枢轴框架(ピボットフレーム)、以及稍稍向上倾斜而且向后方延伸的后框架。在前管上,通过前叉支持着前轮,而在枢轴框架上通过摇臂支持着后轮,的承受两轮来的力的主框架,要求有适度的柔韧性,即适度的弯曲和扭曲刚性。
通常在主框架下方搭载发动机和变速装置等,因此主框架利用左右成对的框架构件构成,通过使那些框架构件之间具有某种程度的宽度,容易取得弯曲和扭转的刚性的平衡。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摩托车,利用从前管延伸到车身的后端部附近的左右成对的管、以及在适当的地方将其连结的交叉管构成管框架。左右的管相互之间,在前后的大致中央部稍微靠后的地方利用燃料箱托架连结。
又,从上述左右的管的前后的大致中央部分别向下方延伸地焊接后臂托架,以此支持后臂(摇臂)的前端。而且后支杆从左右的后臂托架的中途向后方斜上方延伸,其后端焊接于管框架的后端。也就是说,在该例子中,与后臂托架相比,前侧的管框架就是主框架,比其靠后侧的管框架与后支杆一起构成后框架。
但是,近年来在摩托车上,也为了增加安全性和应对废气排放限制等而增加搭载ABS单元、GPS单元和回收蒸散燃料的碳罐(canister)等的车辆装备,确保其搭载空间成了问题。例如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与上述专利文献1一样的具有管框架的摩托车上,在左右的后臂托架间,在它们的稍微后方,换句话说在车架的后部的靠前的部位,搭载ABS单元的结构。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05876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292350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上述后者的已有技术的例子中,从ABS单元上方到左右两侧,管框架的左右的管和燃料箱托架、后臂托架、还有交叉管和后支杆等构成车架的各种管和支杆等围绕着ABS单元,将ABS单元安装于车身,充填这些配置管道的间隙在操作上非常不容易。
也就是说,避开围绕周围的管等而在其之间的间隙配置ABS单元,拧紧螺栓和螺帽的工作受到周围的管等的妨碍,在这样安装的ABS单元上安装刹车配管时也难免受到管等的妨碍。这样的操作起来方便与否的问题,即使是取代ABS单元,而搭载GPS单元和调整器等别的车辆装备的情况下也相同。
又,假如是在搭载碳罐的情况下,为了缩短向其引入蒸散燃料用的软管,最好是靠近燃料箱配置,但是想要这样做,在以往的一般的配置管道的框架的情况下,也会受到管等的妨碍。例如在上述已有技术的例子中的情况下,在车身的左右两侧有管框架的两支管通过,因此难于使燃料箱靠近下方的碳罐。
又,考虑燃料箱和车辆装备的配置的框架的配置管道在理论上是可能的,但是通常在摩托车的开发研究过程中,会在车架的刚性不足的部分从后面追加管或托架,因此这些管等构件如果对燃料箱或车辆装备造成妨碍,则最终不得不将设计全部推倒重来。
鉴于这样的诸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在摩托车上能够节省空间而且能够确保等于或高于配置管道的刚性,同时使燃料箱和车辆装备的配置自由度高,而且便于进行安装工作的结构的车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对象是具备在摩托车上从前管向后方延伸的框架前部、以及从框架前部的后端向后方延伸的框架后部的车架。而且,上述框架前部具有左右成对的框架构件,将这些框架构件各自的后端相互连接的横梁上焊接着所述框架后部的前端,同时该横梁采用在前后方向上使板材相互重叠形成的闭合截面结构。
如上所述构成的车架中,将在框架前部左右成对的框架构件的后端部,用在前后方向上扁平的闭合截面结构的横梁连接,再连接于框架后部,因此与配置管道相比能够节省空间,容易在其后方近旁确保车辆装备等的搭载空间。闭合截面结构的横梁的刚性不仅可以利用其截面积和截面形状调整,也可以通过调整板材的厚度或在内部加肋条进行调整,因此能够得到的与配置管道相同或更高的刚性,从后面增强的情况下,对周围空间几乎没有影响。
又,如果降低横梁的位置,则将燃料箱的后端部配置于比以往靠后靠下方的位置上,能够谋求车辆的重量分配的合理化,同时如果在其后方近旁搭载碳罐,则能够缩短连接两者之间的软管的长度。
最好是沿着所述横梁的下缘设置向左右延伸的管构件,从该管构件跨在横梁的后面焊接所述框架后部的前端。如果这样做,容易确保横梁与框架后部的接合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未经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319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