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油污泥的处理方法和处理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46055.4 | 申请日: | 2011-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030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白鸿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海大地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00 | 分类号: | C02F11/00;C02F1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 11306 | 代理人: | 陆鑫;房岭梅 |
地址: | 810000 青海省西宁市*** | 国省代码: | 青海;6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含油 污泥 处理 方法 设备 | ||
1.一种含油污泥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过热蒸汽导入高温处理槽(2)中烘焙含油污泥,使得含油污泥中包括油和水在内的液体被蒸发成气体;
将气体中包含的来自含油污泥的固体颗粒在气固分离器(3)中分离出来,然后送入干燥机(7)中进行干燥和燃烧后排出;
将从气固分离器(3)分离出来的气体在冷凝器(4)中冷凝生成液态的油和水,该液态的油和水在油水分离器(5)中被分离后分别回收,
其中,所述含油污泥以泵送方式导入所述高温处理槽(2)中,所述过热蒸汽以超音速喷射流导入所述高温处理槽(2)中并与所述含油污泥垂直相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油污泥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过热蒸汽产生步骤:将0.3Mpa以下的饱和蒸汽送入蒸汽发生装置(12)的换热管中,利用换热管下方的燃料机加热所述换热管中的饱和蒸汽,直至所述饱和蒸汽变成温度达到500℃以上且压力保持在0.2Mpa的所述过热蒸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含油污泥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过热蒸汽通入所述干燥机(7)中对所述固体颗粒进行干燥,将干燥后的固体颗粒与通入所述干燥机(7)中的热空气燃烧生成干渣和烟气,其中所述烟气经除尘后排出,所述干渣导入螺旋输送器(8)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油污泥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的从油水分离器中分离出来的水在热交换器(6)中进行冷却,然后利用冷却后的水对油水分离器(5)进行冷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油污泥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从气固分离器(3)中分离出来的固体颗粒,在送入干燥机(7)之前被收集在回收仓内直至达到预定料位时才被送入所述干燥机(7)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含油污泥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从所述回收仓向所述干燥机输送所述固体颗粒时,同时在所述干燥机(7)中对所述固体颗粒进行搅拌。
7.一种用于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方法的含油污泥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供过热蒸汽与含油污泥发生气化反应的腔体的高温处理槽(2),所述腔体上开设有接收过热蒸汽的第一入口(26)、接收含油污泥的第二入口(25)、以及排气口(28);
与所述高温处理槽的排气口(28)连通的气固分离器(3),具有排放分离后气体的顶部出气口(32)、排放分离后固体的底部出渣口(34);
与所述气固分离器的底部出渣口(34)连通的、供所述分离后固体干燥和燃烧的干燥机(7),具有供用以干燥所述固体的过热蒸汽通入的蒸汽通入口(71)、以及供与干燥后的固体燃烧的热空气通入的热空气入口(73);以及
冷凝器(4),其入口与所述气固分离器的顶部出气口(32)连通,其出口连通有油水分离器(5),
其中,所述高温处理槽的第一入口(26)的中心线,垂直于所述高温处理槽的第二入口(25)的中心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含油污泥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产生过热蒸汽的蒸汽发生装置(12),具有箱体、容纳在所述箱体中的换热管(1204)、安装于所述箱体上的用以加热所述换热管(1204)的燃料机(1203),
其中,所述换热管的一个端口(1202)构成供饱和蒸汽通入的入口,另一端口(1201)构成排出所述过热蒸汽的出口,所述换热管(1204)的所述出口与所述高温处理槽的第一入口(26)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含油污泥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与所述干燥机(7)连通的、用以将所述干燥机中热空气与固体燃烧后产生的烟气排出的烟气排出装置;
与所述干燥机(7)连通的、用以将所述干燥机中热空气与固体燃烧后产生的干渣排出的螺旋输送器(8);以及
连接在所述干燥机的热空气入口(73)的、用于鼓入所述热空气的送风机(10)。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含油污泥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用以冷却来自所述油水分离器(5)的回收水的热交换器(6),其中,所述热交换器(6)具有接收所述回收水的入水口(61)、以及将经所述热交换器(6)冷却后的回收水通入所述油水分离器(5)中的出水口(6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海大地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青海大地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4605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保坍型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防火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