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全蒸发喷雾冷却干式除尘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41412.1 | 申请日: | 2010-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442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16 |
发明(设计)人: | 孙乐波;杨龙军;张乃风;黄琳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东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7/06 | 分类号: | B01D4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浩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276 | 代理人: | 刘云贵;李瑞峰 |
地址: | 014010 内蒙***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蒸发 喷雾 冷却 除尘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全蒸发喷雾冷却干式除尘装置,主要用于高温含尘烟气的快速降温、粗除尘和调质,使处理后的烟气满足袋式除尘器、静电除尘器等精除尘设备对所处理烟气温度、含尘浓度、比电阻的要求。
背景技术
高温含尘烟气的除尘净化有两种方式,即湿法和干法。湿法就是向高温烟气中喷入大量的水,最后形成含有饱和蒸汽的烟气混合气体和含尘的泥浆水,混合气体经脱水后排入大气,含尘泥浆水进入沉淀池沉淀净化。在湿法工艺中,烟气除尘的原理是利用烟气中的尘粒与水分子的高速碰撞而被捕集的,烟气流速一般达到60m/s以上,这导致了系统阻力损失很大,一般在19000Pa以上。湿法除尘净化的不足在于能耗高,耗水量大,需要污水处理设施,泥浆难于再利用,造成二次污染等,而且烟尘排放浓度较高,为80mg/Nm3。与湿法相比,干法除尘具有能耗小、节水等特点,而且除尘效果好,一般不超过20mg/Nm3,远低于国家100mg/Nm3的排放标准。干法除尘中,通常采用的是布袋除尘器和静电除尘器进行精除尘,但对于高温含尘烟气,需要先进行降温和粗除尘,特别是对静电除尘器,还需要对烟气进行调质,使其比电阻满足静电除尘的要求。例如,在转炉、电炉烟气干法除尘中,进静电除尘器的烟气就需要将烟气温度从800~1000℃降低至约200℃左右,而在高炉煤气干法除尘中,进布袋除尘器的烟气温度在150-200℃左右。目前对高温含尘烟气的降温装置中,使用喷水法将产生大量难于处理和再利用的泥浆,同时将导致烟气温度过低和烟气中的水蒸气为饱和状态,因而不能采用布袋除尘器除尘。而利用空气冷却法冷却,要实现烟气温度从800~1000℃降低至约200℃,则所需冷却设备庞大,设备材料昂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干法除尘净化设备中所存在的冷却设备庞大和设备材料昂贵的缺点。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蒸发喷雾冷却干式除尘装置,为立式结构,由上到下包括依次相连接的水冷烟道、补偿器和蒸发冷却塔,其中,还包括可同时喷冷却水和喷蒸汽或气体的双流喷枪,所述双流喷枪包括喷嘴和与所述喷嘴相连的枪杆,所述喷嘴设置于水冷烟道的内部,在水平方向上分布,所述枪杆还连接有供水连接管道和蒸汽或气体管道。
进一步,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蒸发冷却塔底部的香蕉弯头,所述香蕉弯头包括一水平段,和设置在该水平段两侧并向上弯折的进口端和出口端,所述进口端与所述蒸发冷却塔底部相连。
所述香蕉弯头水平段的下部还连接有输灰机。
进一步,还包括进口热电偶和出口热电偶,所述进口热电偶和出口热电偶分别安装于水冷烟道的底部和香蕉弯头出口端。
进一步,还包括烟气流量计,所述烟气流量计设置在与所述香蕉弯头的出口端相连的排烟管路上。
所述供水连接管道上设置有流量调节阀和水路关断阀。
所述蒸汽或气体管道上设置有汽路或气路关断阀。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思想是通过双流喷嘴形成的微小颗粒雾滴喷入高温烟气中,该微小雾滴在蒸发过程中吸收汽化潜实现高温烟气的降温。同时雾滴与烟尘中的颗粒碰撞发生凝并作用,使粗颗粒和部分细颗粒烟尘沉降在香蕉弯头中,并通过香蕉弯头下部的底部输灰机和卸灰阀门排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该全蒸发喷雾冷却干式除尘装置优点在于,可用于高温含尘烟气的快速降温和粗除尘,同时对烟气进行调质,具有系统阻力小、节能节水、收集的干灰易处理再利用、降低精除尘设备工作负荷延长使用寿命等特点,特别适用于电炉、转炉、高炉、矿热炉等冶炼炉高温含尘烟气干式除尘工艺的烟气预处理,使处理后的含尘烟气能够满足袋式除尘器、静电除尘器等精除尘设备对所处理烟气的温度、含尘浓度、比电阻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喷雾蒸发冷却干式除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主要部件标号如下:
1 水冷烟道 2 双流喷枪
3 水路关断阀 4 流量调节阀
5 汽路或气路关断阀 6 水连接管路
7 蒸汽或气体管道7 8 补偿器
9 蒸发冷却塔 10 香蕉弯头
11 底部输灰机 12 卸灰阀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东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东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4141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再生胶压延机烟气处理装置
- 下一篇:弹跳玩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