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管散热器底座的加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91274.2 | 申请日: | 2010-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074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1 |
发明(设计)人: | 李焱;黄瑞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九州风神科贸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5/26 | 分类号: | B23P15/2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9 | 代理人: | 王正茂;丛芳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管 散热器 底座 加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管散热器的加工方法,特别涉及一种热管散热器底座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关于热管散热器底座的加工,目前行业中,主要采取如下加工工艺:首先,将热管装入热管散热器底座的凹槽中,放入专用治具,将热管与底座夹紧固定;其次,用冲床(或油压机)挤压热管,将放置在热管散热器底座凹槽中的热管压平,压平的程度与热管散热器底座上表面基本持平;最后,将热管散热器底座放到抛光机(或者铣床)上进行表面处理,将热管的受压面与底座上表面尽量保持在一个平面上。此工艺使用冲床(或油压机)分多次挤压热管完成后还要将其放到抛光机(或者铣床)上进行表面处理,多个工作步骤以及多个设备的使用使工艺时间长,自动化程度低,浪费了许多人力和物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缺陷,通过滚压工艺以及在数控机床上更换滚压刀具和铣刀可使得滚压工序和铣底工序由同一加工设备完成,大大简化了加工工艺,有效缩短了工艺时间。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管散热器底座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热管装入散热器底座的凹槽中并夹紧固定;将已夹紧的热管和散热器底座横向进给接近旋转状态下的滚压刀具,一次完成滚压;将滚压刀具更换为铣刀;将滚压处理后的热管散热器底座横向进给接近旋转状态下的铣刀,进行表面切削的铣底工序,切削后的热管受压面与散热器底座的上表面平齐,且整体平面为光洁平面。
其中,滚压刀具的滚压面上设多个滚珠,多个滚珠呈圆形排列、且均匀间隔设置。
其中,滚压工序中滚压刀具的旋转角度为360度;铣底工序中铣刀的旋转角度为360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整合了滚压热管工序和铣底工序,减少了加工设备,同时可减少物料运输以及工艺所需的时间;
2、可有效减少装夹时间,不需要制作压管的专用模治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加工方法涉及的散热器底座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加工方法涉及的热管示意图;
图3是将热管放入散热器底座凹槽中的侧视图;
图4是将热管放入散热器底座凹槽中的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加工方法中的滚压工序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涉及的滚压刀具立体图;
图7是本发明加工方法中的铣底工序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涉及的铣刀立体图;
图9是本发明的热管散热器底座加工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热管散热器底座加工后的侧视图。
结合附图在其上标记以下附图标记:
1-平面铣刀,2-滚压刀具,21-滚珠,3-热管散热器底座,31-凹槽,4-热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如图1至图10所示,本发明的热管散热器底座的加工方法,是使用滚压刀具2与平面铣刀1在数控机床(图中未标出)上实现一次加工完成。其具体加工工艺为:首先,将热管4装入热管散热器底座3的凹槽31中,放入专用治具(治具紧固在数控机床的工作台上,图中未标出),将其夹紧固定;其次,数控机床中的滚压刀具2呈360度运转,将放有热管散热器底座3的工作台横向进给一次完成滚压,使热管4受压面与热管散热器底座3上表面基本持平;最后,数控机床刀库换平面铣刀1,数控机床中的平面铣刀1呈360度旋转,将滚压后的放有热管散热器底座3的工作台横向进给,进行表面切削,使热管4受压面和热管散热器底座3上表面平齐并使其光洁。
本发明的热管散热器底座的加工方法可整合滚压热管工序和铣底工序,减少了设备,减少物料运输以及工艺所需的时间。同时减少装夹时间,不需要制作压管的专用模治具,多工作步骤整合为一道工序完成。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九州风神科贸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市九州风神科贸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9127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振实密度复合改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RFID读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