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混预蒸发燃烧室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38793.X | 申请日: | 2009-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098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发明(设计)人: | 林阳;林宇震;许全宏;张弛;刘高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F23R3/30 | 分类号: | F23R3/30;F23R3/52;F23R3/58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迪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1 | 代理人: | 成金玉;卢纪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混预 蒸发 燃烧室 | ||
1.预混预蒸发燃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室为单环腔结构,采用分级燃烧方 式,燃烧用气量全部由预燃级和主燃级供入,预燃级采用旋流稳定的扩散火焰燃烧组织 方式,主燃级采用预混预蒸发燃烧组织方式,冷却气和掺混气从火焰筒供入;所述预混 预蒸发燃烧室主要由分流式扩压器(8)、燃烧室外机匣(9)、燃烧室内机匣(10)、 燃油喷嘴(11)、火焰筒头部(14)、火焰筒外壁(15)和火焰筒内壁(16)组成;火 焰筒头部(14)由预燃级(20)和主燃级(39)组成:预燃级(20)包括预燃级旋流器 组件(22)、预燃级喷嘴(35)、预燃级头部端壁(23)和预燃级头部导流板(24), 预燃级(20)利用由预燃级旋流器组件(22)进入燃烧室的旋流空气产生的低速回流区 稳定火焰,预燃级旋流器组件(22)通过预燃级头部端壁(23)与主燃级预混预蒸发段 内环(29)相连接,预燃级喷嘴(35)位于预燃级旋流器组件(22)内,并与预燃级旋 流器组件(22)同轴;主燃级(39)包括主燃级喷嘴(36)、主燃级预混预蒸发段(21)、 主燃级头部整体端壁(12)和主燃级头部整体导流板(13),主燃级预混预蒸发段(21) 由主燃级喷嘴浮动内环(34)、主燃级喷嘴浮动内环压板(33)、主燃级喷嘴浮动外环 (32)、主燃级喷嘴浮动外环压板(31)、主燃级预混预蒸发段内环(29)、主燃级预 混预蒸发段外环(28)、主燃级出口导流支撑(30)组成,主燃级喷嘴(36)位于主燃 级喷嘴浮动内环(34)和主燃级喷嘴浮动外环(32)之间,并与燃油喷嘴(11)中的预 燃级喷嘴(35)同轴,主燃级喷嘴(36)采用在同一圆周上设置多个喷射点的多点喷射 方式,主燃级(39)所需的燃油由主燃级喷嘴(36)喷出后,流入主燃级预混预蒸发段 (21),油气混合气在预混预蒸发段(21)中蒸发,并与空气进一步掺混,在主燃级预 混预蒸发段(21)的出口处形成均匀的油气混合气射流进入火焰筒,在预燃级火焰的引 燃下进行燃烧;所述燃油喷嘴(11)由预燃级喷嘴(35)、主燃级喷嘴(36)和燃油喷 嘴座(38)组成,预燃级喷嘴(35)和主燃级喷嘴(36)均连接在燃油喷嘴座(38)上, 并通过燃油喷嘴座(38)与燃烧室外机匣(9)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混预蒸发燃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流式扩压器 (8)将燃烧室进口气流(1)分为三股:火焰筒头部气流(2)、燃烧室外环腔气流(3) 和燃烧室内环腔气流(4),以满足燃烧室各部分对空气流量的需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混预蒸发燃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燃级喷嘴(35) 为压力雾化喷嘴、气动雾化喷嘴或组合式喷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混预蒸发燃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燃级旋流器组 件(22)采用的旋流器的级数1≤n≤5;每级旋流器采用旋流器的结构是轴向旋流器, 或是径向旋流器,或是切向旋流器;当预燃级旋流器组件(22)的级数n=1时,旋流器 直接与预燃级头部端壁(23)连接;当预燃级旋流器组件(22)的级数1<n≤5时,各 级旋流器先连接成一个整体,组成预燃级旋流器组件(22)后再与预燃级头部端壁(23) 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混预蒸发燃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燃级出口导流 支撑(30)一方面起连接主燃级预混预蒸发段内环(29)与主燃级预混预蒸发段外环(28) 的作用,另一方面起调整经过主燃级预混预蒸发段(21)气流出口角度的作用;主燃级 出口导流支撑(30)的叶片数量0≤p≤30,沿主燃级预混预蒸发段内环(29)的出口圆 周均布,叶片的安装角度为-90~90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混预蒸发燃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燃级喷嘴(36) 与预燃级喷嘴(35)同轴,采用在同一圆周上设置多个喷射点的多点喷射方式,喷射点 的几何形状可以是圆形、矩形、喷射点的个数0<n≤300,单个喷射点的喷射线与预燃 级喷嘴(35)的轴线间的夹角为-90~90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38793.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异形截面圆环的加工模具
- 下一篇:中频透热炉中移动坯料的温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