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含酸酐结构单元高分子封端剂封端二氧化碳-环氧化物共聚物的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10218143.9 申请日: 2009-12-29
公开(公告)号: CN101824153A 公开(公告)日: 2010-09-08
发明(设计)人: 赵晓江;王献红;王佛松;周庆海;董艳磊;闵加栋;乔立军;高凤翔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主分类号: C08G81/02 分类号: C08G81/02;C08G64/34;C08F220/14;C08F220/18;C08F222/06;B29B7/00;B29C47/92
代理公司: 长春科宇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001 代理人: 马守忠
地址: 130022 吉*** 国省代码: 吉林;2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酸酐 结构 单元 高分子 封端剂封端 二氧化碳 环氧化物 共聚物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用含酸酐单元高分子封端剂封端二氧化碳-环氧化 物共聚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二氧化碳-环氧化物共聚物由于具有优异的阻隔性和良好的生 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以及较好的物理机械性能,备受人们的关注。 由于二氧化碳-环氧化物共聚物的热稳定性较差,在加工过程中易从 分子链末端发生“解拉链”热降解反应,使其物理机械性能变差,因 此,多年来人们一直在探索二氧化碳-环氧化物共聚物的末端封端方 法,力求改善二氧化碳-环氧化物共聚物的热稳定性。

Dixon曾提出用易与羟基反应的有机化合物对二氧化碳-环氧化 物共聚物以溶液形式进行封端(US4066630;US4104264;US4145525) 杨淑英则在聚合后向反应混合物中加入相当于二氧化碳-环氧化物 共聚物末端羟基1.2~2.0倍的顺丁烯二酸酐、异氰酸苯酯或1,4-甲 苯二异氰酸酯对二氧化碳-环氧化物共聚物进行封端,借以提高二氧 化碳-环氧化物共聚物的热稳定性(石油化工,1993,11(22),730~ 734);2003年赖明芳等人用熔融反应方法制得顺丁烯二酸酐封端的 二氧化碳-环氧丙烷共聚物(高分子学报,2003,6,895~898)。至 今为止,专利和文献所给出的封端剂均属于“小分子”范畴,而这些 “小分子封端剂”很难适应于二氧化碳-环氧化物共聚物加工过程中 的熔融封端,不仅熔融反应过程中很难控制其封端温度和剂量,而且 这些“小分子”封端剂在熔融共混封端过程中因易挥发而造成环境污 染,在冷却过程中未反应的“小分子”封端剂易在熔体表面析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含酸酐单元高分子封端剂封端二氧 化碳-环氧化物共聚物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不仅能有效地克服二氧化碳-环氧化物共聚 物在熔融封端过程中存在的缺陷,而且使二氧化碳-环氧化物共聚物 的热稳定性得到更好的改善。

1、本发明所述的含酸酐结构单元的高分子封端剂为:

(1)含酸酐结构单元的顺丁烯二酸酐与丙烯酸类单体或甲基丙 烯酸类单体的二元共聚物,其为顺丁烯二酸酐-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 物、顺丁烯二酸酐-丙烯酸甲酯共聚物、顺丁烯二酸酐-甲基丙烯酸 丁酯共聚物、顺丁烯二酸酐-丙烯酸丁酯共聚物、顺丁烯二酸酐-甲 基丙烯酸异辛酯共聚物或顺丁烯二酸酐-丙烯酸异辛酯二元共聚物; 所述的酸酐结构单元在二元共聚物中的重量百分含量为5%~25%; 最佳重量百分含量为10%~20%;二元共聚物的数均分子量为: 25000~70000,最佳为:35000~60000,分子量分布指数为:1.5~ 4.5,最佳为:1.5~3.5;或者,

(2)含酸酐结构单元的顺丁烯二酸酐与第二单体丙烯酸类单体 及第三单体甲基丙烯酸类单体的三元共聚物,其为顺丁烯二酸酐-甲 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顺丁烯二酸酐-甲基丙烯酸 丁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顺丁烯二酸酐-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 甲酯共聚物、顺丁烯二酸酐-丙烯酸丁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顺丁 烯二酸酐-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顺丁烯二酸 酐-甲基丙烯酸异辛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顺丁烯二酸酐-丙烯酸 异辛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或顺丁烯二酸酐-丙烯酸异辛酯- 丙烯酸甲酯共聚物;所述的酸酐结构单元在三元共聚物中的重量百分 含量为2%~7%,最佳重量百分含量为3%~6%;第二单体在三元 共聚物中的重量百分含量为35%~45%,最佳重量百分含量为35 %~40%;第三单体在三元共聚物中的重量百分含量为48%~63%, 最佳重量百分含量为54%~62%。

三元共聚物的数均分子量为:25000~70000,最佳为:35000~ 60000,分子量分布指数为:1.5~4.5,最佳为:1.5~3.5。

本专利参考已知的合成方法合成所要求的含酸酐结构单元的二 元或三元高分子封端剂,其制备方法如下:

①二元高分子封端剂合成方法: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1814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