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铆接循环作业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31232.0 | 申请日: | 2008-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4924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03 |
发明(设计)人: | 吴宗义;林波;胡晓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亿和精密金属制品(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J15/10 | 分类号: | B21J15/10;B21J15/16;B21J15/28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周建秋 |
地址: | 518000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铆接 循环 作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领域,特别是一种铆接加工的自动循环作业的加工回路装置。
【背景技术】
铆接技术是使用铆钉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工件的机械加工方法,而单钉铆接装置也已被广泛运用于工业生产中,现有的单钉铆接装置为单模作业装置,其操作为作业人员往单模中放置好要加工的工件后用手推动单模作业,此种人工推模的操作方式的劳动强度大,且辅助时间长,机器作业未被充分利用,机器利用率低。再者,铆接作业完成后需用手取出成品,效率低下,现有单模装置的生产效率低,制约了生产规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对现有铆接加工设备进行改造,提供一种含有多个活动模,且多个活动模可依次自动循环移动至加工工位的铆接循环作业装置。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铆接循环作业装置,其置于产品加工设备上,所述铆接循环作业装置包括一底盘导板,底盘导板固定于产品加工设备上;底盘导板上设有导向件,导向件呈内外双层排列成一“回”形环路;“回”形环路中置有活动模,活动模逐个排列后的“回”形环路中至少留有一个活动模的空位,至少一个活动模位置为产品加工工位;“回”形环路的四边于同一侧位置呈旋转阵列布置有推动机构,推动机构的推动方向两两相垂直,底盘导板上设有感应装置,推动机构、感应装置分别与设置于产品加工设备上的PLC控制器相连;
上述铆接循环作业装置中,“回”形环路中与产品加工工位的活动模位置同一边的至少下一个活动模位置的上方置有电磁机械手,电磁机械手与PLC控制器及另一推动机构相连;
上述铆接循环作业装置中,所述“回”形环路中留有两个活动模的空位,所述两个活动模的空位不同时出现于“回”形环路的同一边;
上述铆接循环作业装置中,所述推动机构为气缸。
本新型中的四个推动机构相互配合推动“回”形环路各边的活动模移动,当装有待加工工件的活动模移动到对应的加工工位时,产品加工设备对活动模上的待加工工件进行加工,推动机构推动完成加工的活动模到电磁机械手位置,电磁机械手利用电磁铁取出加工完成的工件后,推动机构又推动活动模在“回”形环路中循环移动。
相比于现有的铆接单模作业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铆接循环作业装置提高了自动化程度,作业人员只需完成往活动模上装待加工工件的工作,模具的推动工作及加工操作,还有加工完成后工件的取料工作,均通过PLC控制由机器自动完成,从而降低了作业人员的工作强度;机器被充分利用,作业人员加工作业细化,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与单模作业装置在同等条件下比较,本新型的产量明显增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状态一之放料辅助加工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状态二之加工以及取料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状态三之活动模流通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状态四之活动模中放置产品等待加工状态示意图。
图中:10、电磁机械手;20、活动模;30、底盘导板;40、内导条;41、外导条;50、横向推动气缸;51、纵向推动气缸;60、电磁机械手气缸;70、底盘装料仓;80、铆接机;90、感应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亿和精密金属制品(深圳)有限公司,未经亿和精密金属制品(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3123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