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运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65334.1 | 申请日: | 2008-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2982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30 |
发明(设计)人: | 朱晓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晓义 |
主分类号: | B62D37/02 | 分类号: | B62D37/02;B63B1/32;B64C23/00;F15D1/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创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彭家恩 |
地址: | 518033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深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运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运动装置,具体涉及到飞机、飞碟、汽车、火车、潜艇、船艇,尤其是涉及到大气飞行器。
背景技术
自飞机诞生以来,都是机翼上表面具有弧形,下表面具有平面形,机翼的上、下表面在高速气流中产生压差,也就是产生升力。根据这一升力原理,百年来飞机的机翼都没有根本性的变化和突破。同时由于使用固定机翼,固定的发动机结构,飞机的控制的机动灵活性差,存在失速现象,对围绕机身的气流不能进行控制。鸟类翅膀的羽毛是一层羽毛覆压着下一层羽毛,从翅膀前端层层覆盖逐步到鸟身体部分,在低速飞行和仰角飞行时羽毛张开,每层羽毛之间有空气经过,多层羽毛上、下多层流体间相互渗透,形成湍流产生的空气升力使飞鸟可灵活的自由飞翔。现有的固定机翼飞机由于翅膀是一个固定的整体,气流只能从机翼和机身的表面流过,无法做到像鸟类一样可以张开羽毛,而且在机身上更没有像飞鸟羽毛一样的结构,飞机飞行中的巨大空气阻力无法降低,影响飞机的推动效率。公开号为CN1198137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固定机翼式飞机的自适应充气机翼”,通过在机翼的上、下表面覆盖蒙皮,通过压缩空气改变机翼的形状和高度。这种充气机翼虽然可以根据飞行需要调整机翼的形状和角度,但其结构复杂,操作控制困难,且飞机飞行时的机身、机翼四周的气流阻力并没有得到改善。随着现代航空领域的发展和新的飞行器的出现,单靠改进沿用了百年的固定机翼产生升力已跟不上新的需要,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在各种流体中运动的运动体的结构,寻找一种新的升力和动力来源,提高运动体在流体中的运动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新型的可在流体中快速运动的运动装置,可减少流体阻力,从而具有更大的升力来源和更高的推进效率。
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解决的。
这种运动装置,包括壳体。
这种运动装置的特点在于:还包括内部流体通道和负压发生器,在所述壳体的第一侧面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流体吸入口,在所述壳体的第二侧面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流体喷出口,壳体内设置所述内部流体通道,所述内部流体通道与所述流体吸入口和流体喷出口相通,所述内部流体通道内设置所述负压发生器,使得当负压发生器工作时,从流体吸入口吸入外界流体并经内部流体通道然后从流体喷出口喷出流体。
所述负压发生器是指一种能够产生吸力和推力的装置,至少其有两个端口,当负压发生器工作时,能从一个端口产生吸力,将流体(如气体)吸入,再从另一个端口将吸入的流体(如气体)喷出。这样的负压发生器包括但不限于风扇、发动机或吸水马达等装置。
有复数个流体吸入口密布在所述第一侧面上,所述复数个流体吸入口与所述内部流体通道相通。
至少一个流体吸入口上装设有流体的吸入角度可调节的第一流量调节器。
有复数个流体喷出口密布在所述第二侧面上,所述复数个流体喷出口与所述内部流体通道相通。
至少一个流体喷出口上装设有流体的喷出角度可调节的第二流量调节器。
所述壳体包括内壳和外壳,至少部分内部流体通道由内壳和外壳间的间隔形成。
流体流过所述内部流体通道的路径长度大于流体流过外壳外表面的路径长度。
所述流体吸入口位于运动装置运动方向的前端,所述流体喷出口位于运动装置运动方向的后端。
所述流体吸入口包括正向吸入口和侧向吸入口,所述侧向吸入口上装设的第一流量调节器是环形窗。
所述负压发生器至少有两个,且使得其中至少一个负压发生器工作时,从至少一个所述的流体喷出口吸入外界流体并经内部流体通道然后从至少一个所述的流体吸入口喷出流体。
所述侧向吸入口位于运动装置运动方向的外壳侧面上。
所述内部流体通道的至少一段通道为螺旋形流体通道。
所述流体吸入口处还装有旋转头和旋转头的驱动装置,所述旋转头可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旋转。
所述流体喷出口为多个,可分别朝向各个方向,所述多个流体喷出口可分别位于壳体的底部、后部或中部。
所述第二流量调节器是活动套,所述活动套可360°旋转从而改变流体喷出口的喷气方向。
所述内部流体通道内装有风力器和由风力器驱动的发电机。
所述运动装置为飞碟,所述内壳内部空间分为相互隔开的正向压层空间和负向压层空间,所述内部流体通道环绕正向压层空间和负向压层空间,所述负压发生器为喷气发动机或风扇发动机,所述流体喷出口包括位于外壳底部的第一流体喷出口和位于外壳中部的第二流体喷出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晓义,未经朱晓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6533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见光导航敏感器
- 下一篇:城市轨道交通站台屏蔽门防夹人装置及障碍物探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