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超临界钢的组织显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10982.7 | 申请日: | 2008-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7049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24 |
发明(设计)人: | 胡小强;罗兴宏;康秀红;王野;李殿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25F3/06 | 分类号: | C25F3/06;G01N1/32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志伟 |
地址: | 110016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临界 组织 显示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相样品制备与组织观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涉及合金含量高、耐腐蚀性强和抗氧化性好的超超临界钢的组织显示方法,在对超超临界钢的组织粗细与均匀性进行评定的过程中,可获得完整的原奥氏体尺寸大小与分布,最终得到精准的检验结果。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钢的组织粗细与均匀性对钢的各种性能指标都有很大的影响,钢的组织粗细与均匀性的测评在实际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指标性意义。而对于经过淬火和高温回火或调质处理的高淬透性钢种来讲,在奥氏体化过程中形成的原奥氏体晶粒尺寸对钢的组织粗细与均匀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实际生产中,通常采用对原奥氏体的晶粒尺寸大小与分布的测评来直接反映钢的组织粗细和评定组织是否均匀。因此,能否清晰地显示钢的原奥氏体晶粒晶界,获取完整的晶粒尺寸大小与分布的信息,成为最终能否得到准确和客观的组织粗细与均匀性评定结果的关键。
显示钢的原奥氏体晶粒晶界的方法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化学浸蚀法,即选择合适的化学溶液,对试样表面进行浸蚀或擦拭以显示原奥氏体晶粒晶界。通常能够显示钢的原奥氏体晶粒晶界的化学溶液有饱和苦味酸水溶液(其中滴加一些添加剂,如海鸥洗发膏、餐具洗洁精等)。第二类是电解腐蚀法,这类方法是采用特定的材料作为阴极,试样作为阳极,在选定的电解液中,把抛光后试样的光亮表面正对着阴极,并施加一定的直流电压与电流,通电一定时间后即可显现原奥氏体晶粒晶界。第三类是氧化法,即把经过抛光的试样置于一定温度的氧化气氛中,对试样的光亮表面进行氧化,然后抛掉试样光亮表面的一部分氧化膜以显示原奥氏体晶粒晶界的方法。然而,由于超超临界钢有较高的合金含量(如表1),很强的耐腐蚀性和抗氧化性,单独采用前两类方法难以清晰地完整显示其原奥氏体晶粒晶界。此外,超超临界钢在淬火和高温回火后或调质处理后的组织状态往往是回火马氏体,致使在对超超临界钢试样进行浸蚀显示原奥氏体晶粒晶界的同时,回火马氏体组织的形貌也易于被浸腐蚀,从而与原奥氏体晶粒晶界一起被显示出来,造成分辨原奥氏体晶粒晶界的难度加大,严重地干扰对晶粒尺寸大小与分布的检验与评定。而第三类方法,由于其可操作性较差,工艺复杂,费时较长,成本较高,而且如果操作不当容易导致试样表层的晶粒发生变化,造成晶粒尺寸大小和分布的信息失真,从而影响最终组织粗细和均匀性的评定结果。故氧化法也较难实现清晰而完整地显示超超临界钢原奥氏体的晶粒尺寸大小与分布。
表1一种超超临界钢的成分规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1098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6-羟基-3-氰基吡啶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氧化铝陶瓷的铜粉金属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