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合一发电空压机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98312.0 | 申请日: | 2007-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9000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2 |
发明(设计)人: | 张理政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理政 |
主分类号: | F04B35/00 | 分类号: | F04B35/00;F04B49/02;F16D27/10;H02K7/18;F02B63/00;F02D1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合一 发电 空压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电空压机,特别是指可使空压机真正无负载运作、与可控制引擎转速达到提供稳定交流电源的二合一的发电空压机。
背景技术
请参照图11,现有结构包括有一引擎1、一发电机2与一空压机3,其利用引擎1同时带动发电机2与空压机3运转,达到可同时产生电源与压缩空气的效果。
所述的现有结构在实用上仍有多处缺点,因为其发电机在供应交流电源时,通常需要消耗大电流量,而其引擎1是同时带动发电机2与空压机3运转,故容易造成交流电电流供应不稳的情况。现有设计是利用一连接在空压机3的泄压阀4,对储气筒5进行强迫泄压动作,使得空压机3的负载降低,来达到降低电流消耗的问题。
但是,此种设计并无法完全改善电流不稳的缺点,因为虽然负载降低但是空压机仍然是持续运转,实际上仍属电流消耗的主因,无法根绝其问题发生点,此种不符产业利用的设计非常的不实用,故有改良的必要。
有鉴于上述现有结构的缺失,本发明人乃发明出一种二合一发电空压机,其是可克服上述现有结构的所有缺点。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合一发电空压机,增加的离合装置可使空压机形成空转状态,令空压机获得真正的无负载动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二合一发电空压机,其包括有:一引擎、一发电机、一离合装置与一空压机,所述的发电机,包括有一连接引擎的发电单元、一电连接发电单元的电流输出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二合一发电空压机还包括一个加减速机构;
所述的引擎,其在一侧延伸出一油门;
所述的离合装置,其一端凭借一皮带轮组而与所述的发电单元的转轴相互连接,而可经由所述的发电单元带动旋转,所述的离合装置包括有一设置在壳座上的固定座、一穿设在固定座前端的轴杆、一套设在轴杆上的电磁阀、与一可选择性由电磁阀控制的转盘;
所述的空压机,包括有一连接离合装置另一端的空气压缩单元、数个连通空气压缩单元的储气筒、与一连接在储气筒与离合装置的电磁阀之间的压力传感器;
所述的加减速机构,装设在引擎的一侧,并且连接油门,所述的加减速机构内设有一电连接电流输出单元的马达。
其中:所述的加减速机构包括有一装设在引擎一侧的框架、一由马达控制的线性滑移组、与一连接在线性滑移组与油门之间的控制杆,而所述的框架两端分别装设有一用来限制线性滑移组位移的极限开关。
其中:所述的引擎、发电机是装设在一基板上,而所述的空压机是装设在发电机上,且所述的发电机与所述的空压机之间是装设有一皮带轮组,以及所述的电流输出单元上具有供使用者选择使用的直流输出模块与交流输出模块。
其中:所述的发电机包括有一罩在发电单元外的壳座。
就以上所述可以归纳出本发明具有以下的优点:
1.本发明二合一发电空压机,其中所述的离合装置的电磁阀是凭借压力传感器的控制,当储气筒的压力足够时,离合装置可形成空转状态,令空压机获得真正的无负载动作。
2.本发明二合一发电空压机,其中所述的加减速机构是凭借电流输出单元的讯号控制马达运转,而可连动引擎的油门而调整转速,达到供应大电流量的效果,进而提供真正稳定的交流电输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发明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上视图;
图4:为本发明离合装置的立体外观图;
图5:为本发明离合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6:为本发明离合装置的使用状态图;
图7:为本发明离合装置的使用状态图;
图8:为本发明加减速机构的使用状态图;
图9:为本发明加减速机构的使用状态图;
图10:为本发明的电路示意图;
图11:为现有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引擎;2-发电机;3-空压机;4-泄压阀;5-储气筒;10-引擎;11-油门;20-发电机;21-发电单元;211-转轴;22-电流输出单元;221-直流输出模块;222-交流输出模块;23-壳座;30-离合装置;31-固定座;32-轴杆;33-电磁阀;331-阀座;332-线圈;333-带动盘;334-轴套;34-转盘;341-枢轴;342-轴套;343-弹片;40-空压机;41-空气压缩单元;42-储气筒;43-压力传感器;50-加减速机构;51-框架;511-极限开关;52-马达;53-线性滑移组;54-控制杆;60-基板;61-皮带轮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理政,未经张理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9831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拜耳法生产氧化铝的方法
- 下一篇:嵌合式微型钻头的再生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