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主分类
A 农业
B 作业;运输
C 化学;冶金
D 纺织;造纸
E 固定建筑物
F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
G 物理
H 电学
专利下载VIP
公布日期
2023-10-24 公布专利
2023-10-20 公布专利
2023-10-17 公布专利
2023-10-13 公布专利
2023-10-10 公布专利
2023-10-03 公布专利
2023-09-29 公布专利
2023-09-26 公布专利
2023-09-22 公布专利
2023-09-19 公布专利
更多 »
专利权人
国家电网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上海交通大学
更多 »
钻瓜专利网为您找到相关结果1378737个,建议您升级VIP下载更多相关专利
  • [发明专利]加热接合用材料、加热接合用涂层材料、涂层物以及电子部件的接合方法-CN201180060103.1有效
  • 浅田敏明;藤原英道 - 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2011-12-15 - 2013-08-21 - B22F1/00
  • 本发明提供一种将金属部件彼此接合的方法,其利用金属烧结膜通过金属微粒的烧结将金属部件彼此接合,该方法不易产生接合部彼此的短路、且粘结强度高于镀覆或溅射。本发明为一种加热接合用材料,其为选自金属部件、半导体部件以及陶瓷部件中的同种部件间、或者异种部件间的加热接合用材料,该加热接合用材料是金属微粒(P)分散在有机化合物分散介质(A)中而成的,该有机化合物分散介质的温度进行加热而发生熔融或软化;该加热接合用材料的特征在于:有机化合物分散介质(A)的60质量%以上含有1种或2种以上的多元醇(A1),该多元醇(A1)的熔点或软化点为30℃以上、且在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的羟基;金属微粒(P)的80质量%以上含有金属微粒(P1),该金属微粒(P1)具有热烧结性、且其一次颗粒的平均粒径为5nm~200nm。
  • 加热接合用材涂层材料以及电子部件方法
  • [发明专利]熔融金属制造装置-CN201080044543.3有效
  • 铁本理彦 -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 2010-10-08 - 2012-07-04 - C21B13/10
  • 提供一种有效地防止块状金属原料层的卡挂的产生,并且即使在万一产生的情况下也能可靠地解除卡挂的熔融金属制造装置。从固定式非倾动型电弧炉的炉宽度方向的两端部(2、2)的原料装入滑槽(4、4)将填充层形成用原料(A)和块状金属原料(B)依次装入,形成具有朝向炉宽度方向的中央部的电极(5)下方的下降斜面的原料填充层(12)并在该斜面上形成了块状金属原料层(13),之后,利用电极(5)的电弧加热使块状金属原料层(13)下端部顺序熔融而制造铁水,并且,使块状金属原料层(13)沿着原料填充层(12)斜面下降,且利用从顶部(1)的二次燃烧器(6)吹入的含氧气体(C)使从块状金属原料层(13)产生的含CO气体燃烧,利用其辐射热将块状金属原料层(13)加热,在比熔渣层(15)靠上方且比块状金属原料层(13)的表面靠下方的炉内设置冲击产生装置
  • 熔融金属制造装置
  • [发明专利]浇铸装置以及浇铸方法-CN201580001068.4有效
  • 西田理;兵藤利幸;阪野厚一 - 新东工业株式会社;藤和电气株式会社
  • 2015-03-06 - 2019-08-23 - B22D47/00
  • 本发明提供将熔融金属液面高度保持为恒定,并且在浇铸结束时没有熔融金属外溢、溢流或缩痕,不会产生浇不足,确保必要且充分的浇注流量,以适当的浇铸时间进行浇铸的浇铸装置以及方法。其沿着以列状送出的铸模行驶;前后移动机构(20),其设置于行驶台车,并使容器沿与行驶台车的行驶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倾动机构(40),其设置于前后移动机构,并倾动容器;重量检测部(50),其对容器内的熔融金属的重量进行检测;熔融金属液面检测部(60),其设置于行驶台车,对从容器接受熔融金属的铸模(100)的浇铸杯(110)中的熔融金属液面高度进行检测;以及控制部(70),其使用由熔融金属液面检测部检测出的熔融金属液面高度以及由重量检测部检测出的熔融金属的重量来控制容器的倾动角度
  • 浇铸装置以及方法
  • [发明专利]螯合剂添加量确定装置和螯合剂添加量确定方法-CN201580037150.2有效
  • 伊藤一郎;藤吉直明;水品惠一 - 栗田工业株式会社
  • 2015-02-12 - 2018-01-23 - B09B3/00
  • 本发明涉及准确地估计飞灰等废弃物中的重金属的不溶化所需的药剂添加量。本发明的装置1具备吸光度测定机构2,在能够测定废弃物中的重金属和螯合剂的反应中未反应的螯合剂与金属化合物的反应产物的螯合化金属的含量的波长下,测定试样的吸光度;和,螯合剂量算出机构3,基于该测定结果,算出处理所需的螯合剂的量另外,本发明的方法包括如下工序螯合剂添加工序S1,向含重金属废弃物中添加过量的螯合剂,使重金属不溶化;金属化合物添加工序S4,向试样中添加金属化合物,利用未反应的螯合剂进行螯合化;吸光度测定工序S5,在能够测定基于该工序的螯合化金属的含量的波长下
  • 螯合剂添加确定装置方法
  • [发明专利]防反射光学部件-CN201480065363.1有效
  • 安田英纪;松野亮;谷武晴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2014-12-01 - 2017-12-22 - G02B1/113
  • 本发明的防反射光学部件具有依次层叠如下而成的层叠结构具有大于规定介质的第1折射率的透明基材(10);含有多个金属微粒(20)的含金属微粒层(12);及具有大于规定介质的第2折射率的电介质层(14),多个金属微粒(20)总数的60%以上是直径相对于厚度之比为3以上的扁平金属粒子(20),扁平金属粒子(20)的主平面在相对于含金属微粒层(12)的表面为0°~30°的范围内面取向,在含金属微粒层(12)中,多个金属微粒(20)以未形成导电路的状态配置,电介质层(14)的厚度为入射光从电介质层(14)的表面侧向层叠结构入射时的电介质层(14)表面上的反射光和电介质层(14)与含金属微粒层(12)的界面上的反射光发生干涉而被抵消的厚度
  • 反射光学部件
  • [发明专利]半导体装置-CN201480063009.5有效
  • 加藤纯男;上田直树 - 夏普株式会社
  • 2014-08-15 - 2019-06-14 - H01L27/10
  • (10A),该存储晶体管(10A)是能够从漏极电流Ids依赖于栅极电压Vg的半导体状态不可逆地变化到漏极电流Ids不依赖于栅极电压Vg的电阻体状态的存储晶体管,存储晶体管(10A)具有栅极电极(3)、金属氧化物层(7)、栅极绝缘膜(5)、源极和漏极电极,漏极电极(9d)具有包含由熔点为1200℃以上的第一金属形成的第一漏极金属层(9d1)和由熔点低于第一金属的第二金属形成的第二漏极金属层(9d2)的层叠结构,在从衬底的表面的法线方向观察时,漏极电极9d的一部分P与金属氧化物层(7)和栅极电极(3)这两者都重叠,漏极电极(9d)的一部分(P)包含第一漏极金属层(9d1)且不包含第二漏极金属层(9d2)。
  • 半导体装置
  • [发明专利]电池及电池的制造方法-CN200880125371.5无效
  • 土屋宪司;上原毅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2008-12-17 - 2010-12-22 - H01M2/26
  • 该方法具备如下变形工序:一边对一对第一金属正交部(44d、44e)向第二径向外侧作用力,扩大第一金属卷绕部(44)的第二径向(Y)的内径,一边使构成一对第一金属正交部(44d、44e)的第一金属箔(11还具备如下电阻焊接工序:在第一金属卷绕部(44)变形之后的第一金属卷绕部(44)的径向内侧配置了第一集电端子部件(50)的第一端子焊接部(53)的状态下,将一对第一金属焊接部(44b、44c)向第一径向内侧推压,在使一对第一金属焊接部(44b、44c)压接在了第一端子焊接部(53)的状态下,对第一金属焊接部(44b、44c)和第一端子焊接部(53)进行电阻焊接。
  • 电池制造方法
  • [发明专利]生产99mTc反应产物的方法与设备-CN201180007946.5无效
  • T.休格斯;A.鲍里克特;O.海德 - 西门子公司
  • 2011-01-26 - 2012-10-17 - G21G1/10
  • 本发明涉及用于制造含有99mTc的反应产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待照射的100Mo-金属靶,-以具有引起100Mo(p,2n)99mTc核反应的能量的质子束照射100Mo-金属靶,-将100Mo-金属靶加热到超过300℃的温度,-借助氧气在升华-提取过程中获取在100Mo-金属靶中产生的99mTc,所述氧气经引导至100Mo-金属靶上从而形成99mTc-氧化锝。另外,本发明涉及用于制造含有99mTc的反应产物的设备,包括:-100Mo-金属靶,-用于提供质子束的加速器单元,该质子束可对准100Mo-金属靶,其中,质子束具有适于在使用质子束照射100Mo-金属靶时引起100Mo(p,2n)99mTc核反应的能量,-用来将氧气输送到受照射的100Mo-金属靶上以形成99mTc-氧化锝的气体输送管道,-用来导出经升华的99mTc-氧化锝的气体输送管道。
  • 生产sup99tc反应产物方法设备
  • [发明专利]连接金属部件的方法-CN98803938.9无效
  • 安东尼·格兰特·西蒙斯 - 安东尼·格兰特·西蒙斯
  • 1998-04-17 - 2003-05-07 - B21D39/00
  •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锻造的、机加工的、成型的或铸造的部件与金属管连接起来的方法。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根据本方法构成的金属构件。将金属管加热以扩大其直径,但不足以使其退火或对其机械性能产生负面影响。然后,当金属管仍然是热的时候,将金属管推盖在中心件的一部分上,使金属管的一部分覆盖着中心件的一条环形凹槽。接着,在金属管仍然是热的时候,覆盖在凹槽上的金属管环形部分被滚压进凹槽之中,这样在冷却时,金属管的滚压部分就被夹紧在凹槽之中。
  • 连接金属部件方法
  • [发明专利]金属基质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CN03819757.X无效
  • 迈克尔·F·格雷瑟 - 3M创新有限公司
  • 2003-07-08 - 2005-09-28 - C22C47/06
  • 本发明公开一种制品,其包括:包括至少一个用于固定至少一个插入物部分的插入物固持器,该插入物固持器包括选自铝、其合金及其组合物的第一种金属,该插入物固持器具有外表面,及在该第一种金属外表面上的第二种金属,该第二种金属在高于至少200℃时具有正的Gibbs氧化自由能,该第二种金属的厚度至少为8微米;及固定在用于固定至少一个插入物的至少一个部分中的至少一个含有金属的增强插入物。本发明还公开一种包括用于增强金属基质复合材料制品的插入物的固持器及其制备方法。在另一个方面中,本发明提供用插入物增强的金属基质复合材料制品及其制备方法。包括插入物的有用的金属基质复合材料制品包括制动钳。
  • 金属基质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