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主分类
A 农业
B 作业;运输
C 化学;冶金
D 纺织;造纸
E 固定建筑物
F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
G 物理
H 电学
专利下载VIP
公布日期
2023-10-24 公布专利
2023-10-20 公布专利
2023-10-17 公布专利
2023-10-13 公布专利
2023-10-10 公布专利
2023-10-03 公布专利
2023-09-29 公布专利
2023-09-26 公布专利
2023-09-22 公布专利
2023-09-19 公布专利
更多 »
专利权人
国家电网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上海交通大学
更多 »
钻瓜专利网为您找到相关结果660521个,建议您升级VIP下载更多相关专利
  • [发明专利]合流制污水系统自适应变模式污水处理方法-CN201911406702.9在审
  • 贾仁勇;徐晓茵;赵浩然;郝敏英 - 上海坤工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2019-12-31 - 2020-04-17 - C02F9/14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合流制污水系统自适应变模式污水处理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污水经预处理格栅、沉砂、初沉预处理后,进入生化池厌氧段,并与回流污泥进行充分混合;厌氧段出水进入缺氧段;缺氧段出水进入好氧段;好氧段出水进入自适应段,自适应段专用装置,自适应段混合液回流至缺氧池;自适应段出水进入二沉池;二沉池的底部污泥进入旁路处理污泥中继池后,回流至厌氧池;旁路污泥中继池上清液进入旁路除磷池,除磷池出水并入污水厂进水,除磷池排放的污泥进入污泥处理系统本发明提高了污水厂的缓冲能力,合流制污水处理厂在雨天流量骤增2~3倍的情况下,仍然能够稳定运行,达标排放。
  • 合流污水系统自适应模式污水处理方法
  • [发明专利]低浓度污水的生物膜处理方法-CN201510580653.6在审
  • 胡林 - 成都安捷宜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2015-09-14 - 2017-03-22 - C02F3/12
  •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浓度污水的生物膜处理方法,首先,采用闭路循环法,在接种活性污泥之后,先闷曝48h,然后以1L/h的流量开始加入生活污水,同时进行污泥回流,逐渐缩短水力停留时间,提高有机负荷,每天排除一部分剩余污泥,保持MBBR中悬浮污泥质量浓度在2~4g/L。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有机负荷不会出现污泥膨胀现象,也不需要污泥回流,可以在较高的有机负荷下运行。当填料上的生物膜变厚,曝气池的污泥增多之后,COD的去除率达到82%。
  • 浓度污水生物膜处理方法
  • [发明专利]一种污水处理用避免污泥回流过大组件-CN202110047320.2在审
  • 曹海棠 - 曹海棠
  • 2021-01-14 - 2021-06-01 - C02F3/12
  •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用避免污泥回流过大组件,包括导管,所述导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流量控制机构,流量控制机构内部的中心活动连接有监流管,监流管的外侧活动连接有伸缩环,伸缩环的外侧活动连接有推板该污水处理用避免污泥回流过大组件,通过计算头从活动仓的内部进行回落时,会使计数杆带动安装环运动,从而使安装环带动弹力柱向外侧运动,进而使弹力柱挤压挂柱运动,进而使挂柱在伸缩柱的配合下,带动连杆机构运动,从而使连杆机构带动活塞在储液仓的内部向内侧运动,从而使储液仓内部的除磷剂被传递管和喷头传递到监流管的内部,进而使导管内部的回流液体被进行除磷处理。
  • 一种污水处理避免污泥回流过大组件
  • [发明专利]一种一体式脱氮除磷污水处理装置-CN201510574708.2在审
  • 王海英 - 王海英
  • 2015-09-11 - 2015-12-23 - C02F3/30
  • 搅拌器置于厌氧反应室内,进水管安装在厌氧反应室和缺氧反应室里,在进水管上安装有缺氧反应室阀门和厌氧反应室阀门,缺氧反应室的阀门与缺氧反应室的进水管连接,厌氧反应室的阀门与厌氧反应室的进水管连接,厌氧反应室污泥回流管位于缺氧反应室和厌氧反应室下部侧面,在厌氧反应室污泥回流管上安装有污泥回流阀门,用于控制污泥回流。其优点是,从缺氧反应池回流污泥到厌氧反应室,创造了有利于聚磷菌的厌氧释磷的环境,强化了聚磷菌的生物选择,从而实现高效除磷。运行成本低。可广泛应用于中小城镇及农村污水处理、高速公路服务区。
  • 一种体式污水处理装置
  • [发明专利]泵吸式泥渣外回流高效澄清池-CN201110080435.8无效
  • 蒋绍阶;梁建军;向平;田胜海;臧守华;王滔 - 重庆大学
  • 2011-03-31 - 2011-09-14 - B01D21/08
  • 本发明涉及一种泵吸式泥渣外回流高效澄清池,包括絮凝区、沉淀区、污泥浓缩区、活性泥渣回流系统、进出水系统以及排泥系统等。其主体结构以两层同心圆筒为主,内筒以内为絮凝区,内筒与外筒之间为沉淀区,底部为污泥浓缩区。絮凝区分为四段扇形絮凝区,进水管与第一扇形絮凝区连接,水流依次流经四段扇形絮凝区,最后进入沉淀区进行泥水分离,分离后的清水上升进入集水渠收集排出,泥渣则依靠自身重力进入底部污泥浓缩室进行浓缩,经过浓缩后的活性泥渣具有较高的浓度,利用外部污泥泵输送泥渣回流到第一扇形絮凝区中与原水混合絮凝,充分发挥其活性,对水进行澄清,同时,其回流可方便、精确的通过污泥泵配置及活性泥渣回流管上的阀门进行调节。
  • 泵吸式泥渣外回流高效澄清
  • [实用新型]一种一体式脱氮除磷污水处理装置-CN201520699867.0有效
  • 王海英 - 王海英
  • 2015-09-11 - 2016-01-27 - C02F3/30
  • 搅拌器置于厌氧反应室内,进水管安装在厌氧反应室和缺氧反应室里,在进水管上安装有缺氧反应室阀门和厌氧反应室阀门,缺氧反应室的阀门与缺氧反应室的进水管连接,厌氧反应室的阀门与厌氧反应室的进水管连接,厌氧反应室污泥回流管位于缺氧反应室和厌氧反应室下部侧面,在厌氧反应室污泥回流管上安装有污泥回流阀门,用于控制污泥回流。其优点是,从缺氧反应池回流污泥到厌氧反应室,创造了有利于聚磷菌的厌氧释磷的环境,强化了聚磷菌的生物选择,从而实现高效除磷。运行成本低。可广泛应用于中小城镇及农村污水处理、高速公路服务区。
  • 一种体式污水处理装置
  • [实用新型]一种复合式高效澄清池-CN201620418635.8有效
  • 王金利;龚丽军;孙立文 - 王金利;龚丽军;孙立文
  • 2016-05-11 - 2016-12-07 - C02F11/14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集絮凝反应、沉淀和污泥浓缩于一体的复合式高效澄清池,可有效解决传统水力循环澄清池普遍存在的效率低、抗冲击负荷能力差等问题。在循环澄清池的基础上优化澄清池吃体结构和尺寸,前段增加快速混合区及回流反应区,回流反应区设置导流筒,导流筒内增设穿孔管曝气设备,在空气气提的作用下,使原水在导流筒内外大流量回流回流污泥小颗粒互相碰撞,产生大量致密的大颗粒污泥回流增强絮凝效率;在沉淀区设置斜管,加强泥水分离效果;在污泥浓缩区设置浓缩刮泥机、泥斗和排泥装置,提高沉淀和排泥效果;通过本实用新型设计,提供一种混凝效率高、反应时间短、出水水质优
  • 一种复合高效澄清
  • [实用新型]一种污泥回流装置-CN202223406034.X有效
  • 李政;王栋;柳海波;张元;张新;何杰;陈鹏 - 湖北省协诚交通环保有限公司
  • 2022-12-20 - 2023-05-30 - B01D21/02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污泥回流装置,包括回流装置本体,所述回流装置本体包括沉淀池、连通机构和定量组件,所述沉淀池的侧边安装有托台,所述托台的顶部安装有第二泥浆泵,所述第二泥浆泵的一侧设置有上清液排出管道,所述第二泥浆泵的另一侧设置有上清液抽入管道,且上清液抽入管道与定量组件进行连接,所述定量组件的底端安装在连通机构的中间位置,该污泥回流装置在不使用时与沉淀池内的空间进行隔开,以避免长时间的液体浸泡,间接的减少了设备的后期维护成本,通过定量组件避免了不同时期沉淀池内不同深度的污泥导致单次的回流产生差异的问题,并且同时提高了每次抽出的污泥的密度,提高了微生物的采集量。
  • 一种污泥回流装置
  • [发明专利]一种恒定出流变负荷SVBR污水处理工艺-CN201210585775.0有效
  • 叶方清;宋乐平;张大鹏;陈东;李晖;叶艳华 - 上海中信水务产业有限公司
  • 2012-12-28 - 2014-07-23 - C02F3/30
  • 本发明涉及一种恒定出流变负荷SVBR污水处理工艺,污水通入进水及污泥回流井中,经格栅初步处理后与回流污泥混合,由提升泵送至厌氧及初沉区,然后进入AO生化处理区处理,之后进入后置缺氧及预沉区中进行进一步净化处理和初步的泥水分离该工艺通过各工艺单元的优化组合和循环回流设计,允许进水流量、反应器内水位和负荷可以在设计允许的范围内变化,而系统出水流量始终保持相对恒定,处理过程是一个连续的非稳态过程。该工艺集提升、调节、初沉、生物降解、二沉、污泥回流等功能于一池,具有占地少、设备少以及运行管理简单等特点,尤其适于小城镇污水处理。
  • 一种恒定流变负荷svbr污水处理工艺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