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主分类
A 农业
B 作业;运输
C 化学;冶金
D 纺织;造纸
E 固定建筑物
F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
G 物理
H 电学
专利下载VIP
公布日期
2023-10-24 公布专利
2023-10-20 公布专利
2023-10-17 公布专利
2023-10-13 公布专利
2023-10-10 公布专利
2023-10-03 公布专利
2023-09-29 公布专利
2023-09-26 公布专利
2023-09-22 公布专利
2023-09-19 公布专利
更多 »
专利权人
国家电网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上海交通大学
更多 »
钻瓜专利网为您找到相关结果123234个,建议您升级VIP下载更多相关专利
  • [实用新型]撑开复位钳-CN202220819116.8有效
  • 陈赞 - 陈赞
  • 2022-04-11 - 2022-09-02 - A61B17/56
  • 本实用新型涉及骨科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撑开复位钳。该撑开复位钳包括第一钳片、第二钳片、连接块、螺杆、螺帽、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第一钳片和第二钳片的手持端铰接,第一钳片的手持端设置有连接块,第二钳片的手持端设置有穿孔,螺杆的一端与连接块铰接,另一端穿过穿孔后与螺帽连接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术前颅底凹陷的程度,对颅底凹陷进行定量复位;撑开过程中,撑开段可以将侧块向前推进,可以复位水平脱位;可以避免单侧撑开时向对侧摆动,增加对前方张力带的松解效果,使整体向尾侧移位
  • 寰枢椎撑开复位
  • [实用新型]一种基于Ilizarov理论的关节半脱位复位装置-CN202221016509.1有效
  • 侯立波;马晓;郑遵成;高强;李澎;杨家国 - 侯立波
  • 2022-04-29 - 2023-02-24 - A61B17/70
  •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基于Ilizarov理论的关节半脱位复位装置,固定部固定在治疗床上,在固定部的两侧分别安装伸缩连杆,每个伸缩连杆的一端通过锁紧螺栓I与固定部连接,伸缩连杆的另一端固定固定座,该固定座上分别安装颞骨侧夹头和横突侧夹头,且均朝向内侧等,患者可以使用仰卧位或者俯卧位进行矫正,避免因配合治疗而采用某种强迫体位感到不适;在颈椎横断面上对的横突施加力量,以减少齿突与侧块间间距差,有利于半脱位的恢复;利用长时间“小剂量”的应力,使关节周围软组织蠕变、再生,从根本上缓解半脱位的基础病理原因;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操作性强,可代替部分需要复位的手法,且更加安全。
  • 一种基于ilizarov理论关节脱位复位装置
  • [实用新型]一种人工齿关节-CN201120126393.2无效
  • 贺西京;蔡璇 - 西安交通大学
  • 2011-04-26 - 2012-01-04 - A61F2/44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人工齿关节,包括部件、部件、关节部件和螺钉。部件由对称的弧形固定板以及后方的旋转袖套组成,固定板两端分别对称设有第一螺钉孔;部件由固定板和上方的底座组成,固定板向左下和右下方对称伸出2对臂,其两端分别设有第二和第三螺钉孔,底座的上方有一半球形的关节窝;关节部件由旋转轴和下方的球形关节头组成;旋转轴与部件的旋转袖套相关节,球形关节头与部件底座上的关节窝相关节,关节窝包绕关节头三分之二以防止关节在运动中脱出;所述螺钉分别设于第一螺钉孔、第二螺钉孔和第三螺钉孔内本实用新型在稳定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保留了的运动功能,并且提供了更为可靠和有效的固定。
  • 一种人工关节
  • [实用新型]后路内固定器-CN200320127351.6无效
  • 林国兵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五医院
  • 2003-12-23 - 2005-02-02 - A61B17/70
  • 本实用新型后路内固定器属于医疗内固定器械制造技术领域,它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内固定器的板钩置入困难、棒钩间套入困难、固定后不能调整、无法对进行即刻复位等问题。解决该技术问题所采用技术方案的要点:后路内固定器,由板钩、固定棒组成的,其特征在于板钩是由板钩主体、锁紧楔块、锁紧螺栓构成的,板钩主体的上部中段设有一长方形的敞开口凹槽,凹槽中部两侧分别形成倒钩主要应用于颈椎的脱位、齿状突骨折及后路结构完整的颈椎骨折的后路内固定。
  • 寰枢椎后路固定器
  • [实用新型]一种复位辅助装置-CN201621368259.2有效
  • 付索超;艾福志;张宇;马向阳;吴增晖;夏虹;尹庆水 -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 2016-12-13 - 2018-01-02 - A61B17/70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位辅助装置,包括铰接在一起的支撑杆和撬杆,支撑杆和撬杆的尾部均为手柄结构,所述支撑杆的前端设有抱臂,撬杆的前端设有向上翘起的翘起部,所述抱臂的长度方向与支撑杆的长度方向垂直,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杆设置了横截面为弧形并且长度不少于1cm的抱臂,将撑开时利用抱臂环绕在外部而作为杠杆的支点,因为抱臂与可以看成是面接触,因此能够在撑开时具有更稳定的手术效果。本实用新型可应用于复位手术时植骨块或融合器植入时的稳定撑开。
  • 一种寰枢椎复位辅助装置
  • [实用新型]后入路手术中血管神经保护器-CN201920561484.5有效
  • 夏英鹏;申庆丰 - 夏英鹏
  • 2019-04-24 - 2020-05-22 - A61B90/00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后入路手术中血管神经保护器,包括工作端和手柄,所述工作端为细长条状,前端向垂直于工作端主体所在平面的下方折弯,工作端左侧或右侧中的任一侧相对于工作端主体所在平面向上弯曲形成侧沿,侧沿与工作端主体形成圆滑凹面,工作端尺寸大小与关节区域相适应。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器械能够有效安全地进行后弓两侧下缘至关节突间关节的骨膜下剥离,分离颈2神经根,保护椎动脉,显露间蔓状血管丛,避免术中大出血,便于后续手术步骤的实施,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
  • 寰枢椎后入路手术血管神经保护
  • [发明专利]前路内固定装置-CN201110193222.6无效
  • 李郁松;蒋秀英;潘晓瑾 - 李郁松;蒋秀英
  • 2011-07-09 - 2013-01-09 - A61B17/70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前路内固定装置,包括一个钩形钢板、一个滑块、一个防脱件、一个锁紧螺钉及两个体螺钉,所述两个体螺钉穿过钩形钢板的螺纹通孔拧入体中,所述滑块套在钩形钢板的钩端的柄部,所述的锁紧螺钉穿过防脱件的螺杆通孔拧入滑块的螺纹通孔顶紧在钩形钢板的钩端柄部本发明固定装置可通过钩形钢板钩端、滑块、防脱件及锁紧螺钉固定前弓,又通过体螺钉将钢板固定于体前壁,这样既可以将静态固定。本发明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固定牢固且制造成本低。
  • 寰枢椎前路固定装置
  • [实用新型]前路侧块间隙融合固定器-CN201520527367.9有效
  • 周凤金 - 周凤金
  • 2015-07-14 - 2015-12-09 - A61B17/70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是一种脊柱外科用前路侧块间隙融合固定器。目前,脱位常由于上颈椎的畸形、外伤、退变、肿瘤及感染所引起的,大多数需要手术治疗,创伤大。本实用新型目的是研制一种脊柱外科用前路侧块间隙融合固定器。优点是融合器设计为前高后低,能有效地对脱位进行复位的维持,螺钉固定操作简单,强度高,具有固定牢靠,操作简单,创伤小,提高了疗效。
  • 前路寰枢椎侧块间隙融合固定器
  • [实用新型]一种植入假体-CN201921876517.1有效
  • 蒋晖;季伟;朱献文;陆国赞;朱纬纬;郜帅;黄安琪;程勇泉 - 广州华钛三维材料制造有限公司;蒋晖
  • 2019-11-04 - 2020-09-11 - A61F2/44
  • 本实用新型属于临床骨科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植入假体。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植入假体,包括:主体及固定部,主体设置于固定部的表面,主体和固定部为3D打印一体成型结构;固定部的上端与链接,固定部的下端与颈3体链接,主体插入待植入的空隙中本实用新型中,植入的主体为3D打印结构,可与待植入部位充分匹配,其体积与钛网相比大幅缩小,无需进行二次开刀植入;同时,与主体一体成型的固定部可与和颈3体连接,使得植入后,可与其相连的其它结构稳定连接固定,不会发生松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植入过程存在着植入困难及植入连接稳定差的技术缺陷。
  • 一种植入
  • [发明专利]假体-CN201911425402.5在审
  • 赵亚杰 - 北京爱康宜诚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 2019-12-31 - 2020-04-28 - A61F2/44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假体,包括:第一支撑组件,第一支撑组件的一端与用于连接,第一支撑组件的另一端用于与第三颈椎连接;第二支撑组件,第二支撑组件的一端用于与连接,第二支撑组件的另一端用于与第三颈椎连接;其中,第一支撑组件与第二支撑组件连接,以共同支撑。本发明的假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假体固定不牢固的问题。
  • 枢椎假体
  • [实用新型]后路内固定装置-CN201220501401.1有效
  • 王欢 - 王欢
  • 2012-09-28 - 2013-03-27 - A61B17/70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后路内固定装置。该装置包括水平贯穿螺钉(1)和固定在其两端的连接固定件(2)二个部分,连接固定件(2)是由固定块(3)和连接棒(4)组成的一个组件。将本装置应用于临床后路固定手术中,从后弓的一侧将水平贯穿螺钉(1)水平置入后弓的骨组织,由对侧穿出,两端分别与连接固定件(2)的固定块(3)固定连接,同时连接固定件(2)的连接棒(4)与固定装置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所采用的其它后路内固定装置相比,具有应用范围广、操作简单、术中损伤小、手术风险低的特点。
  • 后路固定装置
  • [实用新型]一种改进的颈前路颅颈固定装置-CN201520753712.0有效
  • 季伟;孔刚刚;朱青安;刘俊豪;吴秀华 -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 2015-09-28 - 2016-04-06 - A61B17/70
  •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颈前路颅颈固定装置为一体成型的三段结构,包括:前段的倾斜的斜坡固定部,其上开设呈三角形布局的斜坡固定螺孔;中段的水平的固定部,其接着斜坡固定部水平延伸,再向两侧延伸以致在中央形成开口;固定部的两侧分别开设对应于左、右侧块的固定螺孔,其螺纹使得螺钉的进钉角度与冠状位成60°,与矢状位成10-15°;以及后段的固定部,是由固定部的两侧延伸部分的末端向下倾斜延伸再向后水平延伸并合拢形成的;固定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两个固定螺孔,形成两对螺孔。
  • 一种改进前路固定装置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