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主分类
A 农业
B 作业;运输
C 化学;冶金
D 纺织;造纸
E 固定建筑物
F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
G 物理
H 电学
专利下载VIP
公布日期
2023-10-24 公布专利
2023-10-20 公布专利
2023-10-17 公布专利
2023-10-13 公布专利
2023-10-10 公布专利
2023-10-03 公布专利
2023-09-29 公布专利
2023-09-26 公布专利
2023-09-22 公布专利
2023-09-19 公布专利
更多 »
专利权人
国家电网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上海交通大学
更多 »
钻瓜专利网为您找到相关结果10427704个,建议您升级VIP下载更多相关专利
  • [发明专利]氦氙冷却反应的固有安全设计方法、装置及设备-CN202111537464.2有效
  • 刘晓晶;柴翔;管超然;谢秋霞 - 上海交通大学
  • 2021-12-15 - 2022-11-22 - G21C17/028
  •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氦氙冷却反应的固有安全设计方法、装置及设备,该方法包括:氦氙冷却反应结构材料选用石墨,承压外壳选用奥氏体304不锈钢,反应布置方式选用横向依次布置方式;在氦氙供应丧失工况下,计算反应堆芯温度;判断反应堆芯温度是否小于燃料熔点及结构材料熔点;若是则确定氦氙冷却反应为固有安全反应。本申请通过选用合理化的芯材料与结构,利用热传导、自然对流和热辐射等自然物理规律,使得反应后只剩停余热的情况下,不依靠外动力源的输入能够实现芯余热的安全导出,令该反应具有固有安全特性。
  • 冷却反应堆固有安全设计方法装置设备
  • [发明专利]一体化反应非能动腔流道系统及应用方法-CN201310322188.7有效
  • 秦忠;宋丹戎;李庆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 2013-07-30 - 2013-11-13 - G21C15/18
  • 本发明公开了一体化反应非能动腔流道系统及应用方法,一体化反应非能动腔流道系统,包括反应腔和反应堆坑,以及位于反应腔和反应堆坑之间的环形主屏蔽墙,反应堆坑位于主屏蔽墙下方,反应腔位于主屏蔽墙上方;反应腔和反应堆坑通过L型流道连通,流道靠近反应堆坑的一端设置有挡风板,反应腔顶部开有气体释放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非能动腔流道结构可为一体化反应在LOCA事故后以非能动方式淹没腔及坑,冷却反应压力容器,维持反应压力容器的完整性,防止反应压力容器被芯熔融物熔穿,为反应堆芯长期冷却提供注入流量,并可消除一体化反应堆腔超压及氢气集聚爆炸的风险。
  • 一体化反应堆能动堆腔流道系统应用方法
  • [发明专利]芯分离型混合反应-CN201711111754.4有效
  • 洪性宅;林仁喆;曹永甲;吴洙冽;柳程洙;徐祥文;金圣勋;禹相翼;朴昌济;吴世基 - 韩国原子力研究院
  • 2016-09-13 - 2020-03-24 - G21C1/30
  •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单一的反应可实现与通常的研究用反应相同的输出运行或用作临界设施的芯分离型混合反应。在用作临界设施时,在分离芯的一部分横向移动以在其间形成的临界试验用空间装填反应构成物质的栅格,从而进行栅格特性实验。所述反应包括:芯分离型混合反应(100),设置于所述混凝土水槽(10)的内部;及模式转换用驱动部(20),调节所述混合反应(100)的运行模式;而所述芯分离型混合反应(100),包括:分离型结构的栅格结构物(130),设置于所述混凝土水槽(10)的底面部;及分离型结构的隔壁结构物(170),设置于所述栅格结构物(130)的上部。
  • 分离混合反应堆
  • [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可变结构的核反应控制装置-CN201910666937.5有效
  • 王翔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2019-07-23 - 2023-07-14 - G21C7/28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可变结构的核反应控制装置,属于核反应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可变结构的核反应控制装置。解决了核反应控制系统轴向占用空间大、余热排出系统复杂,易导致控制棒系统卡棒、掉棒,余热无法排出造成安全事故的问题。它包括反应容器、可变结构组块和支撑机构,所述可变结构组块数量为多个,沿反应容器圆周方向布置,所述可变结构组块沿反应容器轴向转动,所述可变结构组块内循环冷却液,所述多个可变结构组块均通过支撑机构与反应容器相连,所述支撑机构为液压结构,所述液压结构内设置有液压液体,所述液压液体受热膨胀撑开可变结构组块。它主要用于核反应反应性的控制。
  • 一种基于可变结构核反应堆控制装置
  • [发明专利]反应的三维模型的构建方法及系统-CN202110658736.8在审
  • 刘兆阳;杨红义;王明政;孙刚;邓夏 -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 2021-06-15 - 2021-09-14 - G06T17/00
  • 一种反应的三维模型的构建方法及系统。反应的三维模型的构建方法包括:控制三维建模软件输出预设反应的三维模型,预设反应的三维模型由预设反应的至少一个组成部件的子三维模型装配组成;获取对至少一个子三维模型的至少一个物理结构参数的修改操作;根据修改操作调整对应的子三维模型的物理结构;装配调整物理结构后的子三维模型与预设反应的其他子三维模型,以构建反应的三维模型。这种核反应的三维模型的构建方法及系统可以使得核反应的设计人员快速完成核反应的方案设计,提高了反应的设计效率。
  • 反应堆三维模型构建方法系统
  • [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环腔式多功能核能系统-CN201611249205.9有效
  • 吴宜灿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 2016-12-29 - 2017-10-13 - G21C1/30
  • 包括中子源及反应;中子源呈圆柱形管道状结构反应中心呈环腔状结构,中子源贯穿反应中心的环腔中子源在反应外部进行固定;反应内设置有芯,芯环绕在中子源的中心环腔壁面外,芯由内外双层的围筒提供径向支撑;反应设置有内构件,内构件与环腔壁面之间形成分流流道,该反应系统具有独立的靶耦合边界,能够兼容多种中子源系统;中子源与反应不具有公共冷却剂边界,降低结构材料对冷却剂的兼容性要求;中子源外部无液的环境,提高中子源系统结构更换的可靠性。反应内双围筒设计与冷却剂分流方案解决环腔式结构芯固定问题和冷却剂滞流问题,提高反应安全性。
  • 一种新型环腔式多功能核能系统
  • [发明专利]芯分离型混合反应-CN201610821852.6在审
  • 洪性宅;林仁喆;曹永甲;吴洙冽;柳程洙;徐祥文;金圣勋;禹相翼;朴昌济;吴世基 - 韩国原子力研究院
  • 2016-09-13 - 2017-03-22 - G21C1/30
  •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单一的反应可实现与通常的研究用反应相同的输出运行或用作临界设施的芯分离型混合反应。在用作临界设施时,在分离芯的一部分横向移动以在其间形成的临界试验用空间装填反应构成物质的栅格,从而进行栅格特性实验。所述反应包括芯分离型混合反应100,设置于所述混凝土水槽10的内部;及模式转换用驱动部20,调节所述混合反应100的运行模式;而所述芯分离型混合反应100,包括分离型结构的栅格结构物130,设置于所述混凝土水槽10的底面部;分离型结构的反射体结构物150,设置于所述栅格结构物130的边缘部位;及分离型结构的隔壁结构物170,在所述栅格结构物130的上部围住所述反射体结构物150。
  • 分离混合反应堆
  • [发明专利]被动反应腔冷却系统-CN201910172047.9有效
  • 朴炳河;林洪植;金应善;曺昌根;金民焕 - 韩国原子力研究院
  • 2019-03-07 - 2023-08-22 - G21C15/26
  • 根据本发明的被动反应腔冷却系统包括:反应腔,该反应腔形成在反应容器和封围反应容器的安全壳结构之间;第一冷却系统,其控制外部空气顺序地通过设置在反应腔内的空气下降管和空气上升管,使得传递到反应腔的芯的余热排放到大气;第二冷却系统,其具有设置在安全壳结构的内部空间中或安全壳结构的壁中的水冷却管,以将传递到反应腔的芯的余热排放到外部;以及功能导体,其具有在反应的正常运行温度范围内的隔热性能和在比正常运行温度范围更高的温度环境的反应的事故发生温度范围内的传热性能,其中空气下降管和水冷却管相对于从反应容器观察的方向设置在空气上升管的后面,并且功能导体设置在空气下降管和空气上升管之间。
  • 被动反应堆冷却系统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