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限时间收敛无人船协同控制器的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35513.X | 申请日: | 2019-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620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1 |
发明(设计)人: | 王丹;彭周华;岳佳旺;李永明;古楠;刘陆;王浩亮;张福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海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D1/02 | 分类号: | G05D1/02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李洪福 |
地址: | 11602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限时间收敛无人船协同控制器的设计方法,所述有限时间收敛无人船协同控制器的结构包括有限时间扩张状态观测器、有限时间分布式路径操纵制导模块、非线性跟踪微分器、抗干扰动力学控制模块和欠驱动无人船。本发明通过将人工势能函数引入到分布式路径操纵控制器设计中,设计了具有避碰、避障以及连通性保持的分布式协同路径操纵控制器,从而更好地适应在实际中复杂多变的海洋情形。本发明仅基于位置和偏航角信息,能够实现对欠驱动无人船模型不确定性以及复杂海况带来的未知扰动的统一估计。同时,有限时间收敛的特性可以使协同控制器获得更好的观测效果及抗干扰能力,扩展了现有分布式协同路径操纵控制器的应用范围。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限 时间 收敛 无人 协同 控制器 设计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有限时间收敛无人船协同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限时间收敛无人船协同控制器的结构包括有限时间扩张状态观测器、有限时间分布式路径操纵制导模块、非线性跟踪微分器、抗干扰动力学控制模块和欠驱动无人船,所述有限时间扩张状态观测器的输入端分别与欠驱动无人船、抗干扰动力学控制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所述有限时间分布式路径操纵制导模块的输入端与欠驱动无人船的输出端相连,所述非线性跟踪微分器的输入端与有限时间分布式路径操纵制导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所述抗干扰动力学控制模块的输入端分别与非线性跟踪微分器和有限时间扩张状态观测器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的有限时间分布式路径操纵制导模块的输入端还与通讯网络连接;所述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建立欠驱动无人船模型所述的欠驱动无人船模型用以下微分方程组描述:
其中,下标i代表编号为i的欠驱动无人船;
是位置‑偏航角向量,其中
xi和yi分别是地球坐标系中的x轴坐标和y轴坐标;ψi表示偏航角;
表示在船体坐标系中表示速度的向量;其中ui表示前向速度,vi表示侧向速度,ri表示艏摇角速度;
表示包括Coriolis力、向心力和流体阻尼效应的非线性向量;
其中mi表示欠驱动无人船的质量,Iiz是关于z轴的惯性矩,
分别表示在前向、侧向和艏摇方向的流体力学导数;
τiu和τir分别是欠驱动无人船前向和艏摇方向的控制输入;
τiwu(t)、τiwv(t)、τiwr(t)分别表示在前向、侧向和艏摇方向的时变环境扰动;
是由
给出的旋转矩阵,其中:
B、有限时间扩张状态观测器的设计有限时间扩张状态观测器的输入信号为欠驱动无人船在地球坐标系下的位置信号
与欠驱动无人船的控制输入信号τiu和τir,输出信号包括观测到的欠驱动无人船的速度信号
和观测到的扰动信号
所设计的扰动观测器表示为:
式中,
其中
是位置x方向的观测值,
是位置y方向的观测值,
是航向角ψ的观测值;
其中
是纵向速度ui的观测值,
是横向速度vi的观测值,
是艏摇角速度ri的观测值;
其中
是u方向不确定性的观测值,
是v方向不确定性的观测值,
是r方向不确定性的观测值;τi是欠驱动无人船的控制输入;
是恒定增益;
是设计参数;C、有限时间分布式路径操纵制导模块的设计有限时间分布式路径操纵制导模块的输入信号是欠驱动无人船在地球坐标系下的参考位置pkr和欠驱动无人船在地球坐标系下的实时位置pi,输出信号是欠驱动无人船的运动制导信号αi,所设计的有限时间分布式路径操纵制导模块表示为:
式中,
均是正增益矩阵:![]()
![]()
均是正常数;
均是设计参数;![]()
定义人工势能函数
其中,
是第k个虚拟领导者与其他虚拟领导者的协调误差,当ak0=1时,表示第k个虚拟领导者访问超级领导者的路径信息;D、非线性跟踪微分器的设计非线性跟踪微分器的输入信号是欠驱动无人船的运动制导信号αi,其输出控制信号
经如下公式计算得出:
其中,
和
分别是αi和
估计值;
λi1>0,λi2>0,λi3>2,均为设计参数;E、抗干扰动力学控制模块的设计抗干扰动力学控制模块的输入信号分别是欠驱动无人船制导信号
和速度信号u、v、r以及观测到的扰动信号
输出信号是欠驱动无人船的控制输入信号τi,由下式表示:
其中,
均是动力学控制增益矩阵,
是设计参数。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海事大学,未经大连海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735513.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