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有四氯化碳工业污水处理系统及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59160.X | 申请日: | 2019-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301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5 |
发明(设计)人: | 梁峙;张明胜;张猛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腾睿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1/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1000 江苏省徐州市徐州高新***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有四氯化碳工业污水处理系统及工艺,其中所述冷却系统进水装置包括:冷却系统进管、冷却系统进管电磁阀、冷却水输送箱、冷却水输送箱基台、顶冲盖帽、冷却系统出管、冷却系统支管、冷却系统支管电磁阀、盖帽直管;所述冷却系统进管位于冷却水输送箱基台下方,冷却水输送箱固定连接在冷却水输送箱基台上方,冷却系统进管的一端穿过冷却水输送箱基台与冷却水输送箱贯通连接;所述冷却系统进管电磁阀设在冷却系统进管上,冷却系统进管电磁阀与电气控制柜无线控制连接。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含有四氯化碳工业污水处理系统,该装置采用自动控制,操作简单方便,工作效率高,具体有较强的稳定性。 | ||
搜索关键词: | 冷却系统 冷却水输送箱 进管 工业污水处理系统 四氯化碳 电磁阀 盖帽 基台 电气控制柜 工作效率高 支管电磁阀 贯通连接 进水装置 无线控制 出管 支管 直管 穿过 | ||
【主权项】:
1.一种含有四氯化碳工业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一级污水缓冲池(1),污水输送泵(2),二级缓冲池(3),生化反应柱加压泵(4),生化反应柱(5),去除重金属离子沉降箱(6),污泥排放管(7),取样管(8),清水排放管(9),生化反应柱出水管(10),电气控制柜(11),溢流水回收管(12),厌氧发酵箱(13),支架(14),污泥回流与排放三通管(15);其特征在于,位于一侧的一级污水缓冲池(1)通过污水输送泵(2)与位于左上部的厌氧发酵箱(13)连通,厌氧发酵箱(13)封闭结构、底部设有污泥回流与排放三通管(15);厌氧发酵箱(13)下部设有二级缓冲池(3),两者管道连通;厌氧发酵箱(13)上部一侧设有溢流水回收管(12),两者管道连通,溢流水回收管(12)排出水回流到一级污水缓冲池(1);在支架(14)上部设有电气控制柜(11);支架(14)一侧设有生化反应柱(5),所述生化反应柱(5)水平放置,数量为五个、相互并联,生化反应柱(5)中空结构、内部含有填料,其外壳采用高分子材料制成,生化反应柱(5)前置并联口与外部气泵联通,所述生化反应柱(5)通过生化反应柱加压泵(4)与二级缓冲池(3)连通;所述去除重金属离子沉降箱(6)通过生化反应柱出水管(10)与生化反应柱(5)连通,生化反应柱出水管(10)顶部设有出气口;去除重金属离子沉降箱(6)下部设有污泥排放管(7),两者管道连通;去除重金属离子沉降箱(6)上部设有清水排放管(9),两者管道连通;去除重金属离子沉降箱(6)腰部设有取样管(8),两者管道连通;所述污水输送泵(2)、生化反应柱加压泵(4)、外部气泵与电气控制柜(11)导线控制链接;所述去除重金属离子沉降箱(6)设有罐体清洗装置(6‑5);在去除重金属离子沉降箱(6)内部一侧设有罐体清洗装置(6‑5);所述罐体清洗装置(6‑5)设有交替行吸附装置(6‑5‑4);所述交替行吸附装置(6‑5‑4)位于机壳(6‑5‑1)顶角表面;所述交替行吸附装置(6‑5‑4)设有减震弹簧(6‑5‑4‑9);所述减震弹簧(6‑5‑4‑9)一端连接固定盘(6‑5‑4‑6),减震弹簧(6‑5‑4‑9)另一端与连接法兰(6‑5‑4‑8)连接;所述减震弹簧(6‑5‑4‑9)设有减震弹簧顶杆(6‑5‑4‑9‑1);所述减震弹簧顶杆(6‑5‑4‑9‑1)固定连接在弹簧体(6‑5‑4‑9‑2)顶端;所述减震弹簧顶杆(6‑5‑4‑9‑1)设有减震弹簧顶杆冷却系统(6‑5‑4‑9‑1‑2);所述减震弹簧顶杆冷却系统(6‑5‑4‑9‑1‑2)位于减震弹簧顶杆下压主轴(6‑5‑4‑9‑1‑1)内部;所述减震弹簧顶杆冷却系统(6‑5‑4‑9‑1‑2)设有冷却系统进水装置(6‑5‑4‑9‑1‑2‑7);所述冷却系统进水装置(6‑5‑4‑9‑1‑2‑7)位于冷却系统外壳(6‑5‑4‑9‑1‑2‑1)下部;所述冷却系统进水装置(6‑5‑4‑9‑1‑2‑7)包括:冷却系统进管(6‑5‑4‑9‑1‑2‑7‑1),冷却系统进管电磁阀(6‑5‑4‑9‑1‑2‑7‑2),冷却水输送箱(6‑5‑4‑9‑1‑2‑7‑3),冷却水输送箱基台(6‑5‑4‑9‑1‑2‑7‑4),顶冲盖帽(6‑5‑4‑9‑1‑2‑7‑5),冷却系统出管(6‑5‑4‑9‑1‑2‑7‑6),冷却系统支管(6‑5‑4‑9‑1‑2‑7‑7),冷却系统支管电磁阀(6‑5‑4‑9‑1‑2‑7‑8),盖帽直管(6‑5‑4‑9‑1‑2‑7‑9);所述冷却系统进管(6‑5‑4‑9‑1‑2‑7‑1)位于冷却水输送箱基台(6‑5‑4‑9‑1‑2‑7‑4)下方,冷却水输送箱(6‑5‑4‑9‑1‑2‑7‑3)固定连接在冷却水输送箱基台(6‑5‑4‑9‑1‑2‑7‑4)上方,冷却系统进管(6‑5‑4‑9‑1‑2‑7‑1)的一端穿过冷却水输送箱基台(6‑5‑4‑9‑1‑2‑7‑4)与冷却水输送箱(6‑5‑4‑9‑1‑2‑7‑3)贯通连接;所述冷却系统进管电磁阀(6‑5‑4‑9‑1‑2‑7‑2)设在冷却系统进管(6‑5‑4‑9‑1‑2‑7‑1)上,冷却系统进管电磁阀(6‑5‑4‑9‑1‑2‑7‑2)与电气控制柜(11)无线控制连接;所述冷却系统出管(6‑5‑4‑9‑1‑2‑7‑6)设在冷却水输送箱(6‑5‑4‑9‑1‑2‑7‑3)上方,冷却系统出管(6‑5‑4‑9‑1‑2‑7‑6)与冷却水输送箱(6‑5‑4‑9‑1‑2‑7‑3)贯通连接;冷却系统出管(6‑5‑4‑9‑1‑2‑7‑6)的上部设有顶冲盖帽(6‑5‑4‑9‑1‑2‑7‑5)其为圆台结构,与下部的盖帽直管(6‑5‑4‑9‑1‑2‑7‑9)固定连接,盖帽直管(6‑5‑4‑9‑1‑2‑7‑9)套接在冷却系统出管(6‑5‑4‑9‑1‑2‑7‑6)内部,两者间隙5cm,其底部敞口、顶部封闭、管壁四周设有大量通孔;所述冷却系统支管(6‑5‑4‑9‑1‑2‑7‑7)固定连接在冷却水输送箱(6‑5‑4‑9‑1‑2‑7‑3)两侧、两者贯通,每侧冷却系统支管(6‑5‑4‑9‑1‑2‑7‑7)上设有冷却系统支管电磁阀(6‑5‑4‑9‑1‑2‑7‑8),其中冷却系统支管电磁阀(6‑5‑4‑9‑1‑2‑7‑8)与电气控制柜(11)无线控制连接,当冷却系统出管(6‑5‑4‑9‑1‑2‑7‑6)工作异常,冷却系统支管(6‑5‑4‑9‑1‑2‑7‑7)接替它的工作。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腾睿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未经徐州腾睿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659160.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