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镁合金表面低应力、高结合强度Si/DLC厚膜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87317.2 | 申请日: | 2019-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845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30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涛;陈玉华;黄永德;王善林;陈宜;殷祚炷;毛育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航空大学 |
主分类号: | C23C14/02 | 分类号: | C23C14/02;C23C14/35;C23C14/16;C23C14/06 |
代理公司: | 南昌洪达专利事务所 36111 | 代理人: | 刘凌峰 |
地址: | 330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镁合金表面低应力、高结合强度Si/DLC厚膜的制备方法,涉及一种纳米周期Si/DLC厚膜的制备方法。方法:一、镁合金基体的前处理;二、镀膜前准备;三、制备Si过渡缓冲层;四、制备DLC硬质层;五、制备Si/DLC交替的纳米周期厚膜,得到膜基结合力较高的的优质Si/DLC厚膜。本方法将直流电源、偏压电源和铜线圈结合应用在磁控溅射技术中,该方法简单,是一种低应力、高结合强度厚膜制备的先进方法,磁控溅射过程中辉光持续稳定,制备的厚膜致密均匀,膜基结合强度高,消除了传统PVD方法中柱状晶结构,在提高硬度的同时,又提高了腐蚀性能,这对于镁合金表面性能的提高以及扩大镁合金的应用,减少磨损,节约资源有着重要意义和前景。 | ||
搜索关键词: | 制备 厚膜 镁合金表面 低应力 磁控溅射技术 致密 镁合金基体 膜基结合力 柱状晶结构 磁控溅射 腐蚀性能 节约资源 结合应用 偏压电源 直流电源 重要意义 缓冲层 交替的 镁合金 前处理 铜线圈 硬质层 镀膜 辉光 膜基 磨损 应用 | ||
【主权项】:
1.镁合金表面低应力、高结合强度Si/DLC厚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镁合金基体的前处理:将镁合金基体线切割取样后,经过不同目数金相砂纸打磨后,在NaOH碱溶液中超声清洗除油污,酸洗中和后用去离子水两道水洗并抛光,将抛光后的基体分别在丙酮、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中超声清洗;二、镀膜前准备:将步骤一清洗后的基体在N2气流下冷风吹干放入磁控溅射的真空室内,检查真空室气密性,开启机械泵和分子泵抽真空,待真空室内真空度低于1×10‑3Pa,通入氩气并调节真空室内气压,开启射频电源及偏压电源,溅射清洗并刻蚀镁合金基体,然后采用直流+偏压+射频对靶材进行预溅射,溅射时将基体用挡板遮住;三、制备Si过渡缓冲层:利用四甲基硅烷沸点低、易挥发的特点,将其在水浴锅中加热挥发,提供Si原子,挥发出来的Si原子在偏压+直流+线圈电源作用下沉积在镁合金基体上制备Si过渡缓冲层;四、制备DLC硬质层:通入氩气,在Si过渡缓冲层上,采用直流+偏压+线圈混合的磁控溅射方法,通过溅射碳靶来沉积制备DLC硬质层;五、制备Si/DLC纳米周期厚膜:在DLC硬质层上按照步骤三方法继续在偏压+直流+线圈电源下,通过四甲基硅烷挥发制备Si过渡层;在Si过渡层上按照步骤四继续制备DLC硬质层,如此反复,制备Si/DLC纳米周期厚膜。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航空大学,未经南昌航空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587317.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表面镀镍膜的方法
- 下一篇:OLED蒸镀掩模板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