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合动力车辆排放后处理系统的温度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40761.4 | 申请日: | 2019-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066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发明(设计)人: | 钟祥麟;高继东;刘双喜;郑雪龙;李振国;任晓宁;李凯祥;邵元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9/00 | 分类号: | F01N9/00;F01N11/00 |
代理公司: | 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11 | 代理人: | 杨慧玲 |
地址: | 300300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合动力车辆排放后处理系统的加热和温度控制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排放后处理系统、温度传感器、电磁阀、排气管、监测及控制模块、加热循环管路、电加热器、耐高温循环气泵、泄压管路、泄压阀、发动机、动力电池、整车控制器和压力传感器。本发明可使发动机在起动之前将排放后处理系统加热至工作温度,保证发动机有害排放物得到高效率转化,保护环境;温度控制装置中加热循环管路的设置可大大提高回路气体的加热效率,同时采用了排放后处理系统的热力学模型和监测及控制模块中的PID控制策略,可根据排放后处理系统实际温度的改变调整温度控制装置对其加热的功率;温度控制装置带有泄压管路,降低了发生危险的可能性。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合 动力 车辆 排放 处理 系统 温度 控制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混合动力车辆排放后处理系统的温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发动机的排气管上的排放后处理系统,排放后处理系统的入口处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入口温度,排放后处理系统的出口处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出口温度,排放后处理系统的下游的排气管内设有压力传感器,排放后处理系统的下游的排气管上设有第一电磁阀,排放后处理系统的两端设有加热循环管路,与排放后处理装置并联,加热循环管路内部设有电加热器和耐高温循环泵,且电加热器布置在耐高温循环气泵的出口附近,加热循环管路在靠近发动机的一侧上设有第二电磁阀;排放后处理系统的下游还设有泄压管路,泄压管路进出口开设在第一电磁阀的两端,在进口端一侧设有泄压阀;还包括监测及控制模块,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压力传感器、电加热器、耐高温循环气泵传输线均与监测及控制模块相连。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340761.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