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双极性脉冲电场诱导细胞融合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43384.8 | 申请日: | 2019-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284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7 |
发明(设计)人: | 李成祥;柯强;姚成;杜建;姚陈果;米彦;吴梦;葛良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3/00 | 分类号: | C12N13/00;C12N15/05;C12N15/06 |
代理公司: | 重庆天成卓越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40 | 代理人: | 王宏松;路宁 |
地址: | 400030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双极性脉冲电场诱导细胞融合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不同尺寸的细胞和融合液置于细胞培养槽内;S2,将正弦交流电压施加于细胞培养槽的两极,细胞将排队且彼此紧贴;S3,通过脉冲切换开关,将培养槽两极上所施加的正弦交流电压切换为双极性脉冲电压,槽内细胞发生微小电穿孔;S4,继续通过脉冲切换开关,将双极性脉冲电压切换为正弦电压,作用于已经处于穿孔状态的槽内细胞,己处于开孔状态的细胞上的孔进一步增大,彼此紧贴的两个细胞的外膜彼此连接,两细胞内遗传物质互相融合,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融合细胞。本发明相比于传统的单极性微秒脉冲细胞电融合,能够有效地提高细胞融合的成功率。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极性 脉冲 电场 诱导 细胞融合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基于双极性脉冲电场诱导细胞融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不同或者相同尺寸的细胞和融合液置于细胞培养槽内;S2,将正弦交流电压施加于细胞培养槽的两极,细胞将排队且彼此紧贴;将正弦交流电压施加于细胞培养槽的两极的方法为:控制器分别同时向场效应管K1~K9以及场效应管S1~Sn发送导通和截止命令,其中控制器向场效应管K8和场效应管K9发送导通命令,向其余场效应管发送截止命令;此时脉冲第二产生电路向负载电阻R2输出高频高压正弦交流电压;S3,通过脉冲切换开关,将培养槽两极上所施加的正弦交流电压切换为双极性脉冲电压,槽内细胞发生微小电穿孔;正弦交流电压切换为双极性脉冲电压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31,控制器分别同时向场效应管K1~K9以及场效应管S1~Sn发送导通和截止命令,其中,控制器向场效应管S1发送导通信号,向其余场效应管发送截止命令;电源S分别给电容C1~Cn充电;S32,控制器分别同时向场效应管K1~K9以及场效应管S1~Sn发送导通和截止命令,其中控制器向场效应管S1~Sn、场效应管K2以及场效应管K5~K7发送导通命令,向其余场效应管发送截止命令;此时电容C1~Cn上的电荷通过负载电阻R2释放,在负载电阻R2上输出正极性的脉冲方波;S33,控制器分别同时向场效应管K1~K9以及场效应管S1~Sn发送导通和截止命令,其中控制器向场效应管S1~Sn、场效应管K3~K4以及场效应管K6~K7发送导通命令,向其余场效应管发送截止命令;此时电容C1~Cn上的电荷通过负载电阻R2释放,在负载电阻R2上输出负极性的脉冲方波;S4,继续通过脉冲切换开关,将双极性脉冲电压切换为正弦电压,作用于已经处于穿孔状态的槽内细胞,己处于开孔状态的细胞上的孔进一步增大,彼此紧贴的两个细胞的外膜彼此连接,两细胞内遗传物质互相融合,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融合细胞;双极性脉冲电压切换为正弦电压的方法为:控制器分别同时向场效应管K1~K9以及场效应管S1~Sn发送导通和截止命令,其中控制器向场效应管K8和场效应管K9发送导通命令,向其余场效应管发送截止命令;此时脉冲第二产生电路向负载电阻R2输出高频高压正弦交流电压;S5,当脉冲施加完毕后,控制器分别同时向场效应管K1~K9以及场效应管S1~Sn发送导通和截止命令,其中控制器向场效应管S1~Sn以及场效应管K1发送导通命令,向其余场效应管发送截止命令,电容C1~Cn上残余的电荷通过放电电阻R1进行释放。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043384.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