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效的自动化轴承圈生产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91625.1 | 申请日: | 2018-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172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0 |
发明(设计)人: | 廖春惠;葛泓;乐建朝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保捷精锻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23/06 | 分类号: | B23P23/06;F16C33/64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方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7 | 代理人: | 马广旭 |
地址: | 21543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的自动化轴承圈生产设备,包括依次设置的上料单元、加热单元、锻造单元、分选单元、抛丸单元、碾扩单元、整形单元、清洗单元和下料单元;其中,经过轴承圈物料在各个单元之间的运送采用机械手运送,整个过程全自动进行,经过锻造单元的轴承圈物料被加工成轴承外圈和轴承内圈,分两路进行轴承内外圈的加工。本实用新型自动实现轴承内外圈的加工,工艺过程包括上料、加热、锻造、分选、抛丸、碾扩、整形、清洗和下料,自动进行;其中轴承的上料过程需要将较重的原料运送至加热单元前,采用此上料装置,能够将实现原料的存储,自动转运至传送带,并且传送带能够实现物料的运送,工作过程自动化程度高,运行稳定可靠。 | ||
搜索关键词: | 轴承圈 本实用新型 轴承内外圈 锻造 传送带 加热单元 生产设备 自动化 运送 抛丸 加工 分选单元 工艺过程 清洗单元 上料单元 上料过程 上料装置 下料单元 依次设置 原料运送 运行稳定 整形单元 轴承内圈 轴承外圈 自动实现 机械手 分两路 整形 分选 上料 下料 加热 轴承 转运 清洗 存储 | ||
【主权项】:
1.一种高效的自动化轴承圈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上料单元(10)、加热单元(20)、锻造单元(30)、分选单元(40)、抛丸单元(50)、碾扩单元(60)、整形单元(70)、清洗单元(80)和下料单元(90);其中,所述上料单元(10)包括轴承圈原料箱(11)、第一电动缸(12)、第二电动缸(13)、第一液压缸(14)、第二液压缸(15)、驱动杆(16)、轴承原料转运台(17)、轴承原料承接台(18)和轴承原料上料传送台(19),所述轴承圈原料箱(11)设置于轴承原料转运台(17)的上方,所述轴承原料承接台(18)与轴承原料转运台(17)平形设置,并且轴承原料转运台(17)可转动至轴承原料承接台(18)的侧边上方,所述第一电动缸(12)和第二电动缸(13)设置在轴承圈原料箱(11)的下部,并且可上下升降轴承圈原料箱(11),所述第一液压缸(14)与驱动杆(16)的一端连接,所述驱动杆(16)的另一端与轴承原料转运台(17)的连接,所述第二液压缸(15)可伸出至轴承原料承接台(18)的上方,所述加热单元(20)包括预热炉(21)、升温炉(22)、均温炉(23)、第一导轨(24)、辅助进料装置(25)和加热炉底座(26),所述第一导轨(24)依次穿过从前到后的顺序设置的预热炉(21)、升温炉(22)和均温炉(23),所述辅助进料装置(25)设置在预热炉(21)前,所述预热炉(21)、升温炉(22)、均温炉(23)、第一导轨(24)和辅助进料装置(25)均设置在加热炉底座(26)上,所述锻造单元(30)包括高速镦锻机(31)、模具(32)、第一轴承圈坯料抓取机械手(33)、第二轴承圈坯料抓取机械手(34)、轴承圈坯料转运装置(35)、上料装置(36)、第三轴承圈抓取机械手(37)、轴承外圈转送带(38)和轴承内圈传送带(39),所述模具(32)设置在高速镦锻机(31)内,所述上料装置(36)设置在高速镦锻机(31)的进料口,所述轴承圈坯料转运装置(35)设置在高速镦锻机(31)的下部,所述第一轴承圈坯料抓取机械手(33)设置在上料装置(36)上,所述第二轴承圈坯料抓取机械手(34)设置在轴承圈坯料转运装置(35)上,所述第三轴承圈抓取机械手(37)设置在模具(32)上,所述轴承外圈转送带(38)和轴承内圈传送带(39)设置在模具(32)下部,并且从高速镦锻机(31)的出料口伸出,所述分选单元(40)包括轴承圈存料箱(41)、传送带(42)、轴承圈推移装置(43)、轴承圈高度检测装置(44)、轴承圈内径检测装置(46)、轴承圈外径检测装置(45)和第一机台(47),所述轴承圈存料箱(41)设置于第一机台(47)上方,所述传送带(42)设置在第一机台(47)内,并且传送带(42)的上端面伸出第一机台(47),所述轴承圈推移装置(43)设置于轴承圈存料箱(41)远离传送带(42)的一侧,所述第一机台(47)位于传送带(42)的一侧一次设有轴承圈高度检测装置(44)、轴承圈内径检测装置(46)和轴承圈外径检测装置(45),所述抛丸单元(50)包括抛丸室(51)、抛丸器(52)、帘幕式风选箱(53)、第一螺旋输送机(54)、复式斗提机(55)、主磁选分离器(56)、副磁选分离器(57)、第二螺旋输送机(58)、滚筒筛(59)、膨胀室(514)和滑轨组件(517),所述滑轨组件(517)的其中一端设于抛丸室(51)中,所述抛丸器(52)设于抛丸室(51)的顶部,所述抛丸器(52)的上部与帘幕式风选箱(53)连接,所述滚筒筛(59)设置在帘幕式风选箱(53)内部,所述第一螺旋输送机(54)与滚筒筛(59)连接,所述第一螺旋输送机(54)与复式斗提机(55)上端连接,所述复式斗提机(55)上设有主磁选分离器(56)和副磁选分离器(57),所述复式斗提机(55)的下端与第二螺旋输送机(58)连接,所述第二螺旋输送机(58)与抛丸室(51)连接,所述膨胀室(514)与抛丸室(51)的内部连通,并且膨胀室(514)的下端部与复式斗提机(55)连接,所述清洗单元(80)包括轴承圈清洗箱(91)、轴承圈烘干箱(92)、轴承圈上油箱(93)、第二导轨(94)、电驱动轮(95)和轴承圈抓取组件(96),所述第二导轨(94)架设在依次设置的轴承圈清洗箱(91)、轴承圈烘干箱(92)和轴承圈上油箱(93)上部,所述电驱动轮(95)设置在第二导轨(94)内,所述轴承圈抓取组件(96)固定在电驱动轮(95)上,所述整形单元(70)包括轴承内圈加工装置和轴承外圈加工装置,所述轴承内圈加工装置包括第二机台(71)、上料机械手(72)、轴承内圈转运组件(73)、第四螺杆(74)、轴承内圈打磨组件(75)、轴承内圈整形组件(76)和轴承内圈夹装组件(77),所述第四螺杆(74)设置在第二机台(71)内,所述轴承内圈转运组件(73)设置在第四螺杆(74)上,所述上料机械手(72)设置在第二机台(71)和碾扩单元(60)之间,所述轴承内圈整形组件(76)并列和轴承内圈打磨组件(75)设置在第二机台(71)的右端部,所述轴承内圈夹装组件(77)设置在第二机台(71)上,并且设置于轴承内圈转运组件(73)和轴承内圈打磨组件(75)的之间。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保捷精锻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保捷精锻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20291625.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