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IPMC致动器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26937.7 | 申请日: | 2018-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713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彭武贤;张雅静;王一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C23C18/42 | 分类号: | C23C18/42;C25D3/38;C25D5/48;C23C18/20 |
代理公司: | 沈阳东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109 | 代理人: | 宁佳 |
地址: | 110819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的一种IPMC致动器的制备方法,属于功能材料技术领域,方法上采用化学镀铂再电镀铜的制备方法,电镀采用的焦磷酸铜电镀工艺;为防止铜电极在空气中易氧化,导致镀层脱落,采用丁基橡胶和聚二甲基硅氧烷对该Cu‑Pt型IPMC进行封装;封装后,制得IPMC致动器。该方法操作简单,制备的IPMC致动器具有稳定、可控、重复性好的致动性能,能满足实际应用要求,非水工作时间延长,置于空气中22天,仍具有稳定的输出响应,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ipmc 致动器 制备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IPMC致动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化学镀铂:(1)将Nafion117膜依次经打磨、清洗与煮沸后,形成预处理后基膜;(2)将预处理后基膜浸泡在二氯四氨合铂溶液中,进行离子吸附,形成浸泡基膜,其中,所述的浸泡时间为20~28h;(3)采用去离子水清洗浸泡基膜后,将其放入烧杯中,加入去离子水,将烧杯至于调温水域中,向烧杯中分批次加入硼氢化钠溶液,每次加入硼氢化钠溶液后,均不断搅拌溶液至无气泡产生且烧杯内溶液不再变黑后,再加入下批次的硼氢化钠溶液,直至硼氢化钠溶液全部加入后,溶液不再变黑,形成镀铂基膜,取出镀铂基膜,采用去离子冲洗后,置于去离子水中保存待用;步骤2,电镀铜:(1)将镀铂基膜干燥后,置于1~2mol/L的硫酸铜溶液中浸泡10~15h;所述的步骤2(1)中,镀铂基膜干燥方式为真空干燥,干燥时间为4~5h;(2)电镀液配制:取去离子水,向去离子水中加入焦硫酸钾和焦硫酸铜,搅拌形成均匀溶液后,调节均匀溶液PH值为6.6~6.8,形成电镀液,所述的电镀液中焦硫酸铜浓度为55~65g/L,焦磷酸钾浓度为295~305g/L;(3)电镀铜:将浸泡后镀铂基膜裁剪后固定,采用电镀液进行镀铜处理,形成镀铜后基膜,进行封装,制得IPMC致动器,其中,所述的电镀时间为90~150s,电镀温度为40~45℃。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大学,未经东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1526937.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铜合金同步环的表面改性方法
- 下一篇:一种具有保护层的五金件的处理工艺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C23 对金属材料的镀覆;用金属材料对材料的镀覆;表面化学处理;金属材料的扩散处理;真空蒸发法、溅射法、离子注入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般镀覆;金属材料腐蚀或积垢的一般抑制
C23C 对金属材料的镀覆;用金属材料对材料的镀覆;表面扩散法,化学转化或置换法的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真空蒸发法、溅射法、离子注入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般镀覆
C23C18-00 通过液态化合物分解抑或覆层形成化合物溶液分解、且覆层中不留存表面材料反应产物的化学镀覆
C23C18-02 .热分解法
C23C18-14 .辐射分解法,例如光分解、粒子辐射
C23C18-16 .还原法或置换法,例如无电流镀
C23C18-54 .接触镀,即无电流化学镀
C23C18-18 ..待镀材料的预处理
C23C 对金属材料的镀覆;用金属材料对材料的镀覆;表面扩散法,化学转化或置换法的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真空蒸发法、溅射法、离子注入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般镀覆
C23C18-00 通过液态化合物分解抑或覆层形成化合物溶液分解、且覆层中不留存表面材料反应产物的化学镀覆
C23C18-02 .热分解法
C23C18-14 .辐射分解法,例如光分解、粒子辐射
C23C18-16 .还原法或置换法,例如无电流镀
C23C18-54 .接触镀,即无电流化学镀
C23C18-18 ..待镀材料的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