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三端口变换器实现配电分区功率自动调控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017244.5 | 申请日: | 2018-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385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发明(设计)人: | 游江;廖梦岩;程连斌;李晓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1/00 | 分类号: | H02J1/00;H02M3/33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电力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三端口变换器实现配电分区功率自动调控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系统初始化,在配电分区A和C的调控机制1中电压环和电流环的输出信号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端口 变换器 实现 配电 分区 功率 自动 调控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基于三端口变换器实现配电分区功率自动调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的实现步骤如下:步骤1.在系统上电初始阶段,进行与系统控制相关的软件和硬件初始化工作,使第一移相角
第二移相角
第三移相角
第四移相角
第五移相角
第六移相角
第七移相角
第八移相角
并根据系统稳定运行条件,设定配电分区A直流母线稳定运行电压为uAN,配电分区B的直流母线稳定运行电压为uBN,配电分区C稳定运行的母线电压上限阈值为uHC、下限阈值为uLC;步骤2.利用第一电压传感器VSA测得第一直流母线电压uA,第二电压传感器VSB测得第二直流母线电压uB,第三电压传感器VSC测得第三直流母线电压uC,根据电压下垂控制模块A~D,得出电流环A~D的指令信号,第一电流指定信号iAR=KA(uA‑uAN),第二电流指定信号iCR1=KC1(uC‑uCL),第三电流指定信号iBR=KB(uB‑uBN),第四电流指定信号iCR2=KC2(uC‑uCL);步骤3.第一电流传感器CSA测得配电分区A的第一电流iA,第二电流传感器CSB测得配电分区B的第二电流iB,第三电流传感器CSC测得配电分区C的第三电流iC,电流环A~D的第一电流差值信号eA1=iAR‑iA、第二电流差值信号eB1=iCR1‑iC、第三电流差值信号eC1=iBR‑iB、第四电流差值信号eD1=iCR2‑iC,eA1通过第一PI控制器GCA得到
eB1通过第二PI控制器GCB得到
eC1通过第三PI控制器GCC得到
eD1通过第四PI控制器GCD得到
第一电压差值信号eA2=uAN‑uA,第二电压差值信号eB2=uHC‑uC,第三电压差值信号eC2=uBN‑uB,第四电压差值信号eD2=uHC‑uC,eA2通过第五PI控制器GVA得到
eB2通过第六PI控制器GVB得到
eC2通过第七PI控制器GVC得到
eD2通过第八PI控制器GVD得到
由以上工作得到四组信号
和
和
和
和
步骤4.选择出第一组信号
中较小的值作为配电分区A向配电分区C传输功率的第九移相角信号
选择出第二组信号
中较小的值作为配电分区C向配电分区A传输功率的第十移相角信号
选择出第三组信号
中较小的值作为配电分区B向配电分区C传输功率的第十一移相角信号
选择出第四组信号
中较小的值作为配电分区C向配电分区B传输功率的第十二移相角信号
步骤5.将
和
作差得到全桥变换器A相对于全桥变换器C的第一驱动脉冲移相角
将信号
和
作差得到全桥变换器B相对于全桥变换器C的第二驱动脉冲移相角
步骤6.以全桥变换器C作为移相角参考位置,将
作为第一全桥变换器A的第一移相控制信号,将
作为第二全桥变换器B的第二移相控制信号,并以幅值为二分之一载波周期的信号作为调制信号用于PWM调制,最终得到用于两全桥变换器A和B开关管驱动的脉冲信号;步骤7.在没有得到停机指令的情况下重复执行(2)~(6)步骤,否则退出运行状态。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未经哈尔滨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1017244.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