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压驱动芯片内部电源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98926.6 | 申请日: | 2018-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4945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5 |
发明(设计)人: | 奚冬杰;罗永波;宣志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八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5F1/56 | 分类号: | G05F1/56 |
代理公司: | 32002 总装工程兵科研一所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张婉<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国 |
地址: | 214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申请揭示了一种高压驱动芯片内部电源电路,属于模拟集成电路技术领域。该高压驱动芯片内部电源利用NMOS管和PMOS管两者在导通时栅源电压Vgs极性相反,以及齐纳二极管击穿后的稳压特性,使得电路对内部低压模块的供电电压VOUT在VDD较低时跟随VDD变化,当VDD大于第五齐纳二极管的击穿电压VD5时VOUT固定为VD5;VOUT在VDD较低时跟随其变化的特性降低了VDD使电路正常工作的最小值,扩大了电路的应用范围,VDD大于VD5后VOUT固定为VD5的特性,实现了对内部低压模块的保护。 | ||
搜索关键词: | 高压驱动芯片 内部电源电路 齐纳二极管 电路 低压模块 模拟集成电路 供电电压 击穿电压 极性相反 内部电源 特性降低 稳压特性 源电压 击穿 导通 时栅 申请 应用 | ||
【主权项】:
1.一种高压驱动芯片内部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驱动芯片内部电源电路包括第一NMOS管、第二NMOS管、第三NMOS管、第四NMOS管、第五NMOS管、第六NMOS管、第七NMOS管、第一PMOS管、第二PMOS管、第三PMOS管、第四PMOS管、第五PMOS管、第六PMOS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一齐纳二极管、第二齐纳二极管、第三齐纳二极管、第四齐纳二极管、第五齐纳二极管、第一PNP三极管、第二PNP三极管、第一NPN三极管、第二NPN三极管、第一电容、第二电容和第三电容,其中:/n所述第一NMOS管的漏端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一NMOS管的栅端接EN端口,所述第一NMOS管的源端接所述第二NMOS管的漏端;所述第二NMOS管的漏端接所述第二NMOS管的栅端,所述第二NMOS管的源端接GND;所述第三NMOS管的漏端接所述第三NMOS管的栅端,所述第三NMOS管的栅端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三NMOS管的源端接GND;所述第四NMOS管的漏端接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四NMOS管的栅端接所述第三NMOS管的栅端,所述第四NMOS管的源端接GND;所述第五NMOS管的漏端接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五NMOS管的栅端接所述第五NMOS管的漏端,所述第五NMOS管的源端接GND;所述第六NMOS管的漏端接所述第五PMOS管的漏端,所述第六NMOS管的栅端接所述第三NMOS管的栅端,所述第六NMOS管的源端接GND;所述第七NMOS管的漏端接VDD,所述第七NMOS管的栅端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七NMOS管的源端接VOUT;/n所述第一PMOS管的漏端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一PMOS管的栅端接所述第一PMOS管的漏端;所述第二PMOS管的漏端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二PMOS管的栅端接所述第一PMOS管的栅端,所述第二PMOS管的源端接VDD;所述第三PMOS管的漏端接所述第四PMOS管的源端,所述第三PMOS管的栅端接所述第一PMOS管的栅端,所述第三PMOS管的源端接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四PMOS管的漏端接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四PMOS管的栅端接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四PMOS管的源端接所述第二齐纳二极管的正端;所述第五PMOS管的漏端接所述第六NMOS管的漏端,所述第五PMOS管的栅端接所述第三PMOS管的漏端,所述第五PMOS管的源端接VDD;所述第六PMOS管的漏端接VOUT,所述第六PMOS管的栅端接所述第五PMOS管的漏端,所述第六PMOS管的源端接VDD;/n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接所述第一PNP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接所述第一NMOS管的漏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接VDD,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接所述第二PNP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接VDD,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接所述第一PMOS管的源端;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接所述第一PMOS管的漏端,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接所述第二NPN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接所述第二PMOS管的漏端,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接所述第三NMOS管的漏端;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接所述第二NPN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接GND;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接所述第四PMOS管的栅端,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接所述第四NMOS管的漏端;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接所述第四PMOS管的漏端,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接第五NMOS管的漏端;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二端接VDD,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一端接所述第三PMOS管的源端;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一端接所述第四PMOS管的漏端,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二端接所述第七NMOS管的栅端;/n所述第一齐纳二极管的正端接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一齐纳二极管的负端接VDD;所述第二齐纳二极管的正端接所述第三PMOS管的漏端,所述第二齐纳二极管的负端接VDD;所述第三齐纳二极管的正端接所述第五PMOS管的漏端,所述第三齐纳二极管的负端接VDD;所述第四齐纳二极管的正端接GND,所述第四齐纳二极管的负端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五齐纳二极管的正端接GND,所述第五齐纳二极管的负端接所述第七NMOS管的源端;/n所述第一PNP三极管的集电极接所述第一NMOS管的漏端,所述第一PNP三极管的基极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一PNP三极管的发射极接VDD;所述第二PNP三极管的集电极接所述第一NPN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二PNP三极管的基极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二PNP三极管的发射极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一NPN三极管的集电极接所述第一NPN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一NPN三极管的基极接所述第二NPN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一NPN三极管的发射极接GND;所述第二NPN三极管的集电极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二NPN三极管的基极接所述第二PNP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二NPN三极管的发射极接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n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接所述第四PMOS管的漏端,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接GND;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接所述第七NMOS管的栅端,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接GND;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接VOUT,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接GND。/n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八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八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498926.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