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栓接结合部螺栓间距的优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55784.5 | 申请日: | 2018-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647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6 |
发明(设计)人: | 赵永胜;赵海忠;刘志峰;程强;杨聪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G06N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沈波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栓接结合部螺栓间距的优化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ANSYS中对所建立的初始栓接结合部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获取结合部各节点的节点编号和节点压力,同时生成ANSYS的命令流文件;以分形接触理论为基础,运用MATLAB软件,编写计算程序,计算各节点的接触刚度并求和;在isight中集成ANSYS和MATLAB组块,并使用其中的optimization组块,基于改进优化粒子群算法,对栓接结合部螺栓之间的距离long和width进行优化,筛选出致使结合部刚度达到最大值的间距,提供了一种提高高精度机床栓接结合部螺栓间距分布的方法。 | ||
搜索关键词: | 结合部 栓接 螺栓 粒子群算法 优化 组块 高精度机床 命令流文件 改进 计算程序 间距分布 接触刚度 节点压力 求和 分形 筛选 分析 | ||
【主权项】:
1.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栓接结合部螺栓间距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在ANSYS中对所建立的初始栓接结合部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获取结合部各节点的节点编号和节点压力,同时生成ANSYS的命令流文件;步骤二、以分形接触理论为基础,运用MATLAB,编写计算程序,计算各节点的接触刚度;步骤三、基于改进优化粒子群算法,采用isight集合功能,将ANSYS和MATLAB软件集合到isight中,确定优化间距长度和宽度的范围、粒子群大小、迭代次数和最终的优化目标参数,不同的参数设定直接影响优化的能力,进行循环迭代,寻找最大的结合部刚度值。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455784.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三维图像处理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舰载机弹射装置可用度的建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