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喉栓式变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地面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35205.0 | 申请日: | 2018-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908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李军伟;余绍康;马宝印;宋岸忱;王宁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02K9/96 | 分类号: | F02K9/96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正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9 | 代理人: | 鲍文娟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喉栓式变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地面测试装置,属于喉栓发动机地面测试领域。本发明包括驱动机构和仿真机构;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固定盖、步进电动机、滑动标杆、电机固定筒、运动限制螺母、第一运动传递板、紧固螺母、第二运动传递板、第一喉栓连杆、拉压力传感器、第二喉栓连杆密封圈、位移传感器、运动连杆;仿真机构包括前封头、弹簧固定件、左固定筒、后封头、压缩弹簧、螺杆、压力传感器座、喉栓。本发明能够实现喉栓式变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地面测试,优点如下:(1)实现不同推力、不同压强下试验的验证;(2)实现对发动机喉栓的闭环控制;(3)测试成本低,获取数据多,(4)结构简单、耐用性好;(5)驱动机构质量轻。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喉栓式变 推力 固体 火箭发动机 地面 测试 装置 | ||
【主权项】:
1.一种喉栓式变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地面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机构(1)和仿真机构(2);所述的驱动机构(1)包括电机固定盖(1.1)、步进电动机(1.2)、滑动标杆(1.3)、电机固定筒(1.4)、运动限制螺母(1.5)、第一运动传递板(1.6)、紧固螺母(1.7)、第二运动传递板(1.8)、第一喉栓连杆(1.9)、拉压力传感器(1.10)、第二喉栓连杆(1.11)密封圈(1.12)、位移传感器(1.13)、运动连杆(1.14);所述仿真机构(2)包括前封头(2.1)、弹簧固定件(2.2)、左固定筒(2.3)、后封头(2.4)、压缩弹簧(2.5)、螺杆(2.6)、压力传感器座(2.7)、喉栓(2.8);驱动机构(1)连接关系为,步进电动机(1.2)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电机固定盖(1.1)上;步进电动机(1.2)转子为螺纹杆,由运动限制螺母(1.5)与步进电动机(1.2)相配合组成丝杠螺母结构,通过运动限制螺母(1.5)随电机转子的转动,实现运动限制螺母(1.5)沿螺纹杆的平动,从而通过第二喉栓连杆(1.11)带动仿真机构(2)或喉栓(2.8)做往复直线运动;位移传感器(1.13)通过螺栓连接安装在滑动标杆(1.3)上,并通过测量第一运动传递板(1.6)的位移实现对仿真机构(2)位移的测量;拉压力传感器(1.10)把第一喉栓连杆(1.9)和第二喉栓连杆(1.11)连接起来;当有力作用在拉压力传感器(1.10)膜片上时,贴在拉压力传感器(1.10)两边的电阻应变片的阻值发生变化,再经过相应的电路转换为电信号,输入到采集系统中,从而实现对仿真机构(2)轴向受力的测量;仿真机构(2)的连接关系为,前封头(2.1)为阶梯结构,一侧外圆柱面开有用于与电机固定筒(1.4)螺栓连接螺纹孔,一侧与左固定筒(2.3)螺纹连接,同时前封头(2.1)台阶处与左固定筒(2.3)内圆柱面接触,在前封头(2.1)上开有用于动密封的深槽;左固定筒(2.3)为中空圆柱体结构,两侧分别与前封头(2.1)、后封头(2.4)螺纹连接,并且根据试验需要设置至少两个压力传感器座(2.7),其中至少包括一个压力输入端作为压力传感器座(2.7),用于控制输入高压冷气用来模拟发动机燃烧室的燃气压强,还至少包括用于安装压力传感器的压力传感器座(2.7),压力传感器用于测量仿真机构中的压强;第二喉栓连杆(1.11)根据试验目的连接压缩弹簧(2.5)或者实验尺寸的喉栓(2.8);当进行冷气试验研究实验尺寸的喉栓(2.8)的负载特性时,喉栓连杆连接实验尺寸的喉栓(3);仿真机构(2)当用于分析驱动机构(1)带负载下的响应时间和控制精度时,第二喉栓连杆(1.11)连接压缩弹簧(2.5);压缩弹簧(2.5)提供的弹力用于模拟喉栓(2.8)运动过程中的轴向受力,仿真机构(2)轴向受力由安装在第一喉栓连杆(1.9)、第二喉栓连杆(1.11)中间的拉压力传感器(1.10)测得,以用于分析驱动机构(1)带负载下的响应时间和控制精度;弹簧固定件(2.2)中心开有螺纹孔,用于第二喉栓连杆(1.11)的螺栓连接,并且开有深槽,为压缩弹簧(2.5)运动提供空间;仿真机构(2)所选用的弹簧为压缩弹簧(2.5),为有效的避免第二喉栓连杆(1.11)的运动过程中压缩弹簧(2.5)因受力过大或受力不均而造成的自身的弯曲变形或折断失效,压缩弹簧(2.5)套在后封头(2.4)与弹簧固定件(2.2)的环状凹槽中;另外,前封头(2.1)、后封头(2.4)分别与左固定筒(2.3)固定在一起,弹簧固定件(2.2)通过螺杆(2.6)与第二喉栓连杆(1.11)固定在一起。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435205.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