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搬迁的一体化洗车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01548.3 | 申请日: | 2017-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003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9 |
发明(设计)人: | 吴小涛;勾治践;郭一舒;郭培孝;谷玉东;杨浩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杭州分美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S3/00 | 分类号: | B60S3/00;B60S3/06 |
代理公司: |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33240 | 代理人: | 杜军 |
地址: | 310036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搬迁的一体化洗车机。现有的洗车机需要工作人员看守,一般不具有污水循环再利用功能。此外,现有的洗车机需要现场安装。本实用新型包括控制系统、框架及水循环系统和洗车系统。框架及水循环系统包括外框架、车轮定位器、导轨、四个定位组件、密封舱罩、污水板人字形支撑架、污水槽板、净水板人字形支撑架、净水动板、净水定板、净水板支撑梁、污水盖板、坡道板、密封板、净水泵、隔断梁、导轨支撑梁、污水泵、车轮支撑梁组和底板。洗车系统包括门形框架、立小刷机构、立刷机构、横刷机构、皮带断裂保险机构、防撞安全门机构和风干机构。本实用新型能对污水循环利用,在工厂组装完毕,只需在洗车现场简单吊装即可使用。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搬迁 一体化 洗车 | ||
【主权项】:
一种可搬迁的一体化洗车机,包括框架及水循环系统和洗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框架及水循环系统包括外框架、车轮定位器、导轨、第一定位组件、第二定位组件、第三定位组件、第四定位组件、密封舱罩、水管导杆、水管摆杆、污水板人字形支撑架、污水槽板、净水板人字形支撑架、净水动板、净水定板、净水板支撑梁、污水盖板、坡道板、密封板、净水泵、隔断梁、导轨支撑梁、污水泵、车轮支撑梁组和底板;所述的外框架呈长方体状,一端为入口,另一端为出口;外框架的底部框架包括底部侧梁和底部端梁;入口端及出口端的底部端梁与两个坡道板的内侧分别合页连接;两个坡道板均向下倾斜,且外侧均与地面接触;外框架底部固定有底板;所述的第一定位组件、第二定位组件、第三定位组件和第四定位组件均包括一对定位传感器和两根固定杆,一对定位传感器分别为定位发射器和定位接收器,两根固定杆的下端与两根底部侧梁分别固定,上端与定位发射器、定位接收器分别固定,定位发射器的发射点及定位接收器的接收点与底板的距离均为0.4~0.6m;第一定位组件、第二定位组件、第三定位组件和第四定位组件沿入口至出口的方向依次布置;第二定位组件与第三定位组件之间的距离为4.5~8m;洗车系统设置在第三定位组件与第四定位组件之间;所述隔断梁的两端与两根底部侧梁的中部分别固定;两根底部端梁的一端与一块污水槽板的两端分别固定,并与一根导轨支撑梁的两端分别固定;两根底部端梁的另一端与另一块污水槽板的两端分别固定,并与另一根导轨支撑梁的两端分别固定;所述的污水槽板与对应侧的导轨支撑梁间隔设置,且污水槽板设置在导轨支撑梁的外侧;污水槽板设置在对应侧底部侧梁的内侧100~150mm处;底板、两根底部侧梁、两根底部端梁、两块污水槽板合围成两个污水槽;底板、隔断梁、位于出口端的底部端梁和两块污水槽板合围成污水箱;底板、隔断梁、位于入口端的底部端梁和两块污水槽板合围成净水箱;污水箱内设置污水过滤组件;污水箱与污水槽通过污水槽板上的通孔连通,污水槽板上的通孔比底板上侧面高15~30mm;所述的隔断梁与两根底部端梁之间各固定有一个车轮支撑梁组,车轮支撑梁组由对中设置的两根车轮支撑梁组成;同一车轮支撑梁组内两根车轮支撑梁的间距为1.5~1.7m;所述密封板的两端与污水槽板及一根车轮支撑梁分别固定;密封板、污水槽板、隔断梁、车轮支撑梁和底板合围成水泵密封舱;水泵密封舱位于净水箱内;水泵密封舱内部固定有净水泵和污水泵;污水泵的入水口与污水过滤组件的出水口连通,出水口与净水箱连通;净水泵的入水口与净水箱连通,出水口通过固定在外框架上的水管导杆及水管摆杆与洗车系统的各出水点连通;一根底部侧梁的两端及中部与三根人字形支撑架的一端分别固定,另一根底部侧梁的两端及中部与三根人字形支撑架的另一端分别固定;位于入口端的人字形支撑架与位于入口端的底部端梁内侧贴紧,位于中部的人字形支撑架与隔断梁一侧贴紧,位于出口端的人字形支撑架与位于出口端的底部端梁内侧贴紧;所述的人字形支撑架顶面由两个对称且成a°角的支撑面组成,175≤a≤179;所述污水板人字形支撑架的两端与两根导轨支撑梁分别固定,污水板人字形支撑架顶面由两个对称且成a°角的污水板支撑面组成;所述净水板人字形支撑架的两端与两根车轮支撑梁分别固定,净水板人字形支撑架顶面由两个对称且成a°角的净水板支撑面组成;净水板人字形支撑架共有两块;净水板支撑梁的两端与两根净水板人字形支撑架分别固定,净水板支撑梁共有两根;所述的污水箱上方可拆卸固定有污水盖板;污水盖板的下侧面与人字形支撑架顶面贴合;净水箱上方固定有净水定板;净水定板的下侧面与人字形支撑架顶面贴合;净水定板中部的矩形通槽内可拆卸固定有净水动板;净水定板上水泵密封舱对应的位置挖空且固定有密封舱罩;净水动板、净水定板和污水盖板共同组成停车板;所述停车板的上侧面呈中间高两侧低的人字形;所述的停车板上侧面对中固定有导轨,导轨设置在导轨支撑梁的正上方;停车板上侧面对中固定有七对车轮定位器;一对车轮定位器的间距为1.8~2.3m;相邻两对车轮定位器间隔布置;最靠近外框架入口端的那对车轮定位器向外倾斜;其余各对车轮定位器均平行设置;与密封舱罩位置重合的车轮定位器由密封舱罩代替;所述的洗车系统包括门形框架、立小刷机构、立刷机构、横刷机构和风干机构;所述的横刷机构设置在门形框架内的出口端;所述的风干机构设置在门形框架内的入口端;所述的立刷机构设置在横刷机构与风干机构之间;所述的立小刷机构设置在横刷机构的下方;所述的门形框架由上框架、第一侧框架和第二侧框架组成;所述的上框架、第一侧框架和第二侧框架均为矩形框架;第一侧框架及第二侧框架竖直设置,上框架的两端与第一侧框架及第二侧框架的上端分别固定;第一侧框架及第二侧框架下端均固定有限位传感器,限位传感器的探测头朝下;门形框架上固定有一对立刷寻迹传感器、一对定车传感器和一对认车传感器;一对立刷寻迹传感器分别为立刷寻迹发射器和立刷寻迹接收器,一对定车传感器分别为定车发射器和定车接收器,一对认车传感器分别为认车发射器和认车接收器;立刷寻迹发射器、定车发射器和认车发射器均固定在第一侧框架上;立刷寻迹接收器、定车接收器和立刷寻迹接收器固定在第二侧框架上;立刷寻迹传感器设置在立刷机构与风干机构之间;立刷寻迹传感器及定车传感器与停车板的距离均为0.4~0.6m;认车传感器与停车板的距离为1.5~2m;定车传感器及认车传感器均设置在门形框架的入口端;第一侧框架及第二侧框架的下端均支承有两个行进轮,行进轮与框架及水循环系统对应侧的导轨构成滚动副;第一侧框架及第二侧框架内均固定有行进减速器及行进电机,行进减速器的输出轴与一个行进轮固定,输入口与行进电机的输出轴固定;所述的立小刷机构包括立小刷、立小刷连杆、立小刷减速器、立小刷电机和气缸;立小刷连杆的中部与气缸的活塞杆铰接,一端与立小刷减速器固定;立小刷减速器的输出轴与立小刷固定,输入口与立小刷电机输出轴固定;立小刷机构共有两个,其中一个立小刷机构的立小刷连杆远离立小刷减速器那端及气缸缸体分别与第一侧框架铰接;另一个立小刷机构的立小刷连杆远离立小刷减速器那端及气缸缸体分别与第二侧框架铰接;所述的立刷机构包括立刷组件、立刷上梁、立刷导轨、弹簧固定板、立刷下梁、立刷弹簧、立刷纵偏传感器和立刷限位传感器;所述的两根立刷上梁分别固定在上框架下侧面的两端,两根立刷下梁分别固定在第一侧框架和第二侧框架上;两根立刷上梁分别位于两根立刷下梁的正上方;两根立刷下梁下侧均固定有立刷纵偏传感器;立刷导轨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支承在两根立刷下梁上;立刷导轨的两端均固定有弹簧固定板;弹簧固定板的两端均开设有弹簧孔,两个弹簧孔轴线的间距为18~30cm;每个弹簧孔均通过立刷弹簧与对应的立刷上梁连接;立刷导轨上沿轴线方向均布有四个立刷限位传感器;立刷导轨上设置有两个立刷组件;所述的立刷组件包括立刷、立刷移动减速器、立刷移动电机、立刷下滚轮、立刷驱动减速器、立刷驱动电机、立刷偏转架、立刷上滚轮和立刷滑动架;所述的立刷上滚轮和两个立刷下滚轮均支承在立刷滑动架上;立刷上滚轮与立刷导轨的上侧面构成滚动副,立刷下滚轮与立刷导轨的下侧面构成滚动副;立刷移动减速器的输出轴与立刷上滚轮固定,输入口与立刷移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立刷滑动架底部与立刷偏转架铰接;立刷偏转架上固定有第一立刷横偏传感器和第二立刷横偏传感器;第一立刷横偏传感器和第二立刷横偏传感器均设置在立刷偏转架与立刷滑动架之间,且第一立刷横偏传感器与立刷滑动架的距离小于第二立刷横偏传感器与立刷滑动架的距离;立刷驱动减速器固定在立刷偏转架底部,输出轴与立刷固定,输入口与立刷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所述的横刷机构包括横刷、横刷减速器、横刷驱动电机、横刷轮轴、横刷轮架、横刷滚轮、横刷升降电机、横刷导轨、横刷升降带、横刷换向带轮、导轨定位杆、横刷定位架、横刷上限传感器和横刷下限传感器;所述的横刷升降电机固定在上框架靠近外框架出口端的一个角上,横刷轮轴的一端与横刷升降电机的输出轴固定,另一端通过轴承支承在上框架靠近外框架出口端的另一个角上;横刷轮轴由一体成型的横刷轴和两个横刷带轮组成,两个横刷带轮分别设置在横刷轴的两端;两个横刷带轮与两根横刷升降带的一端分别固定;两根横刷升降带的另一端与两个横刷轮架分别固定;两根横刷升降带各自绕过一个横刷换向带轮;两个横刷换向带轮分别位于两个横刷轮架的正上方,且均通过轴承支承在上框架上;两个横刷轮架上均支承有横刷滚轮,两个横刷轮架上的横刷滚轮与两根横刷导轨分别构成滚动副;两根横刷导轨的上端与第一侧框架和第二侧框架分别铰接,下端的通孔内穿过一根导轨定位杆,导轨定位杆的两端与横刷定位架的两端固定;两个横刷定位架分别固定在第一侧框架和第二侧框架上;每根导轨定位杆上均套有两个横刷弹簧,两个横刷弹簧的相对端分别抵在横刷导轨的两侧,相背端分别抵在横刷定位架的两端;横刷定位架上固定有横刷偏摆传感器,横刷偏摆传感器的检测头正对固定在横刷导轨下端的横刷检测片;横刷导轨的一侧设置有横刷上限传感器和横刷下限传感器;横刷上限传感器与横刷下限传感器的高度差为0.8~1.5m;横刷下限传感器与停车板的距离为0.4~0.6m;两个横刷轮架中的一个与横刷减速器固定;横刷减速器的输出轴与横刷的一端固定,输入口与横刷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横刷的另一端通过轴承支承在未固定横刷减速器的横刷轮架上;所述的风干机构包括风刀导轨、保险环、保险盒、横风刀、风刀轮架、风刀滚轮、风刀升降带、风刀轮轴、立风刀、风机、风刀升降电机、风刀换向带轮、风刀上限传感器、风刀下限传感器、风刀仿形板和风刀仿形传感器;所述的风刀升降电机固定在上框架靠近外框架入口端的一个角上,风刀轮轴的一端与风刀升降电机的输出轴固定,另一端通过轴承支承在上框架靠近外框架入口端的另一个角上;风刀轮轴由一体成型的风刀轴和两个风刀带轮组成,两个风刀带轮分别设置在风刀轴的两端;两个风刀带轮与两根风刀升降带的一端分别固定,两根风刀升降带的另一端与两个风刀轮架分别固定;两根风刀升降带各自绕过一个风刀换向带轮;两个风刀换向带轮分别位于两个风刀轮架的正上方,且均通过轴承支承在上框架上;两个风刀轮架上均支承有风刀滚轮,两个风刀滚轮与两根风刀导轨分别构成滚动副,两根风刀导轨分别固定在第一侧框架和第二侧框架上;风刀导轨的一侧设置有风刀上限传感器和风刀下限传感器;风刀上限传感器与风刀下限传感器的高度差为0.8~1.5m;风刀下限传感器与停车板的距离为0.4~0.6m;两个风刀轮架与横风刀的两端分别固定;两个风刀轮架的下端与两个立风刀的上端分别固定,且均固定有风刀仿形板;风刀仿形板上开有三个仿形孔,三个仿形孔轴心的连线构成一个顶角在底边下侧的等腰三角形;一块风刀仿形板的三个仿形孔内均固定有风刀仿形传感器的发射器,另一块风刀仿形板的三个仿形孔内均固定有风刀仿形传感器的接收器;横风刀和立风刀的出风口均呈长条状;第一侧框架和第二侧框架上均固定有风机;立风刀的入风口与对应侧风机的出风口连通;横风刀的两个入风口与固定在门形框架上两个风机的出风口分别连通;横风刀上侧正中位置固定有保险盒,保险盒上的防撞槽内放置有保险环,横风刀穿过保险环;保险盒内固定有防碰车传感器;防碰车传感器的检测头朝上且正对保险环环体。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杭州分美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杭州分美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20501548.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汽车雨刷
- 下一篇:一种具有抗菌除臭保健功能羽绒的环保加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