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金属‑类光子晶体混合波导耦合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149730.7 | 申请日: | 2017-02-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943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7 |
| 发明(设计)人: | 周维康;梁晓;林灿彬;刘林涛;黄旭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师范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2B6/122 | 分类号: | G02B6/122;G02B6/125 |
| 代理公司: | 广州番禺容大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4326 | 代理人: | 刘新年 |
| 地址: | 510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的金属‑类光子晶体混合波导耦合器,包括基质和设在基质两侧的第一金属片,在基质上上下设置的第一波导和第二波导,以及分别设置在第一波导左、右两侧的第二输出端和第三输出端,分别设置在第二波导左、右两侧的第一输入端和第四输出端;第一波导和第二波导去掉了中间的金属材料和空气孔,且上方的第一波导向下方的第二波导靠近,靠近后的重合区域形成耦合宽度为1282‑1300nm的耦合区;第一波导、第二波导相邻的空气孔半径从两侧端部到中心逐渐缩小;第一金属片的厚度不变,第一波导、第二波导与第一金属片内壁表面接触的空气孔半径不变。其具有大角度输入和输出的特点;通过去除中间金属和空气孔,减小金属厚度和调节空气孔大小形成耦合。 |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 光子 晶体 混合 波导 耦合器 | ||
【主权项】:
一种金属‑类光子晶体混合波导耦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基质和设在基质两侧的第一金属片,在基质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设置有第一波导和第二波导,以及分别设置在第一波导两侧的第二输出端和第三输出端,分别设置在第二波导两侧的第一输入端和第四输出端;第一波导和第二波导去掉了中间的金属材料和空气孔,且第一波导和第二波导相互向中间靠近,靠近后的重合区域形成耦合宽度为1282‑1300nm的耦合区;第一波导、第二波导相邻的空气孔半径从两侧端部到中心逐渐缩小;第一金属片的厚度不变,第一波导、第二波导与第一金属片内壁表面接触的空气孔半径不变。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师范大学,未经华南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20149730.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