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变速器二维机械式动力换挡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99398.0 | 申请日: | 2017-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196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5 |
发明(设计)人: | 刘灿昌;孔维旭;刘聪;刘斌;杨学东;刘奎龙;万磊;刘文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H63/32 | 分类号: | F16H63/32;F16H61/32;F16H63/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5086 山东省淄博***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针对车辆自动控制的现状,提出一种汽车变速箱二维机械式动力换挡装置。所述汽车变速箱二维机械式动力换挡装置,包括轴向推进装置和横向转动控制装置两部分。横向推进装置驱动拨叉轴进入1、2挡位、3、4挡位和5挡、倒挡等不同的挡位区,轴向推进装置驱动拨叉轴进行换挡操作,实现变速器的升挡和降挡操作。利用螺杆旋转驱动拨叉轴的轴向运动,一方面,螺杆驱动结构具有自锁功能,避免因振动产生换挡机构的脱滑现象,另一方面,螺杆驱动能产生较大的轴向力,降低了控制电机的功率,减小了控制电机体积和质量。本发明通过对变速器操纵系统的改进,实现机械式换挡操作,减少驾驶人员的操纵工作量,提高燃油的经济性,还可广泛应用于车辆的自动控制工作。 | ||
搜索关键词: | 机械式动力 换挡装置 拨叉轴 挡位 二维 汽车变速箱 变速器 换挡操作 控制电机 轴向推进 车辆自动控制 横向推进装置 螺杆驱动结构 汽车变速器 驱动 操纵系统 横向转动 换挡机构 控制装置 螺杆驱动 螺杆旋转 振动产生 轴向运动 装置驱动 自锁功能 轴向力 倒挡 减小 降挡 升挡 工作量 驾驶 应用 改进 | ||
【主权项】:
一种汽车变速箱二维机械式动力换挡装置,包括轴向推进装置和横向转动控制装置两部分;轴向推进装置由轴向驱动电机(1)、轴向联轴器(17)、轴向螺杆(16)、轴向凹形滑块(3)、轴向滑槽(4)、轴向推杆(5)、轴向连杆(6)、轴向挡板(15)、拨叉轴(7)和安装底板(2)等部件组成;轴向驱动电机(1)固定于安装底板(2),轴向驱动电机(1)右端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轴向螺杆(16)连接,轴向螺杆(16)与轴向凹形滑块(3)通过螺纹连接,轴向凹形滑块(3)安装于轴向滑槽(4)内,轴向凹形滑块(3)右端固结轴向推杆(5),轴向推杆(5)右端与轴向连杆(6)左端通过球铰链连接,轴向连杆(6)右端与拨叉轴(7)左端固结;轴向驱动电机(1)转动时,通过轴向联轴器(17)带动轴向螺杆(16)转动,轴向螺杆(16)通过轴向凹形滑块(3)左端螺纹孔,推动轴向凹形滑块(3)在轴向滑槽(4)产生轴向运动,轴向凹形滑块(3)推动轴向推杆(5)产生轴向运动,轴向推杆(5)推动轴向连杆(6)产生轴向运动,轴向连杆(6)推动拨叉轴(7)产生轴向运动;横向推进装置由横向驱动电机(11)、横向联轴器(12)、横向螺杆(13)、横向凹形滑块(9)、横向滑槽(10)、横向挡板(14)、横向推杆(8)、横向摇杆(18)和安装底板(2)等部件组成;横向驱动电机(11)固定于安装底板(2),横向驱动电机(11)右端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横向螺杆(13)连接,横向螺杆(13)与横向凹形滑块(9)通过螺纹连接,横向凹形滑块(9)安装于横向滑槽(10)内,横向凹形滑块(9)右端固结横向推杆(8),横向推杆(8)右端与横向摇杆(18)上端铰接,横向摇杆(18)下端有一凹槽,轴向连杆(6)沿杆的方向有一板型凸起,轴向连杆(6)板型凸起安装于横向摇杆(18)凹槽,两者活动连接;横向驱动电机(11)转动时,通过横向联轴器(12)带动横向螺杆(13)转动,横向螺杆(13)通过横向凹形滑块(9)左端螺纹孔,推动横向凹形滑块(9)在横向滑槽(10)的产生横向运动,横向凹形滑块(9)推动横向推杆(8)产生横向运动,横向推杆(8)推动横向摇杆(18)产生转动,横向摇杆(18)带动轴向连杆(6)产生转动,轴向连杆(6)带动拨叉轴(7)产生转动;在车辆进行换挡动作时,挡位初始位置为3,4挡中央空挡;一挡换挡驱动,横向驱动电机(11)首先反向转动2.5圈,横向摇杆长度为50mm,通过横向传动结构使得拨叉轴(7)产生36度转角的转动,拨叉轴(7)进入1挡位和2挡位中间位置;轴向驱动电机(1)随后正向转动2.5圈,通过轴向传动结构使得拨叉轴(7)产生1厘米的后向运动,挂一挡挡位;二挡换挡驱动,轴向驱动电机(1)随后反向转动7.5圈,通过轴向传动结构使得拨叉轴(7)产生3厘米的前向运动,挂二挡挡位;三挡换挡驱动,轴向驱动电机(1)随后正向转动7.5圈,通过轴向传动结构使得拨叉轴(7)产生3厘米的向后运动,拨叉轴(7)进入1挡位和2挡位中间位置;横向驱动电机(11)首先正向转动2.5圈,通过横向传动结构使得拨叉轴(7)产生36度转角的转动,拨叉轴(7)进入3挡位和4挡位中间位置;轴向驱动电机(1)随后正向转动2.5圈,通过轴向传动结构使得拨叉轴(7)产生1厘米的后向运动,挂三挡挡位;四挡换挡驱动,轴向驱动电机(1)随后反向转动7圈,通过轴向传动结构使得拨叉轴(7)产生2.8厘米的前向运动,挂四挡挡位;五挡换挡驱动,轴向驱动电机(1)随后反向转动7圈,通过轴向传动结构使得拨叉轴(7)产生2.8厘米的后向运动,拨叉轴(7)进入3挡位和4挡位中间位置;横向驱动电机(11)首先正向转动2.5圈,通过横向传动结构使得拨叉轴(7)产生36度转角的转动,拨叉轴(7)进入5挡位和倒挡位中间位置;轴向驱动电机(1)随后正向转动6圈,通过轴向传动结构使得拨叉轴(7)产生2.4厘米的后向运动,挂五挡挡位;倒挡换挡驱动,轴向驱动电机(1)随后反向转动10圈,通过轴向传动结构使得拨叉轴(7)产生4厘米的前向运动,挂倒挡挡位。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理工大学,未经山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1399398.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