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碎屑岩储层成岩相的划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52137.3 | 申请日: | 2017-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902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钱文蹈;尹太举;张昌民;侯国伟;何苗;夏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Q50/02;G06F111/10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陈家安;冯超 |
地址: | 43010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碎屑岩储层成岩相的划分方法,该方法首先结合压实率Com、胶结率Cem和溶蚀率Dis的大小,将碎屑岩成岩相D |
||
搜索关键词: | 碎屑岩 储层成 岩相 划分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碎屑岩储层成岩相的划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根据压实率Com的大小,将碎屑岩的压实作用Ai 分为强压实A1 、中压实A2 和弱压实A3 ;其中,强压实A1 的压实率Com∈(66,100];中压实A2 的压实率Com∈[34,66];弱压实A3 的压实率Com∈[0,34];2)根据胶结率Cem的大小,将碎屑岩的胶结作用Bi 分为强胶结B1 、中胶结B2 和弱胶结B3 ;其中,强胶结的胶结率Cem∈(66,100],中胶结的胶结率Cem∈[34,66],弱胶结的胶结率Cem∈[0,34);3)根据溶蚀率Dis的大小,将碎屑岩的溶蚀作用Ci 分为强溶蚀C1 、中溶蚀C2 和弱胶结C3 ;其中,强溶蚀的溶蚀率Dis∈(66,100],中溶蚀的溶蚀率Dis∈[34,66],弱溶蚀的溶蚀率Dis∈[0,34);4)结合压实率Com、胶结率Cem和溶蚀率Dis的大小,将碎屑岩成岩相Dn 划分为9大类型,Dn =Ai +Bi +Ci ,i=1,2,3;n为Ⅰ、Ⅱ、Ⅲ、Ⅳ、Ⅴ、Ⅵ、Ⅶ、Ⅷ、Ⅸ;其中,Ai 代表压实作用,A1 为强压实、A2 为中压实、A3 为弱压实;Bi 代表胶结作用,B1 为强胶结、B2 为中胶结、B3 为弱胶结;Ci 代表溶蚀作用,C1 为强溶蚀、C2为中溶蚀、C3 为弱溶蚀;5)收集岩石样品资料;6)计算岩石样品的压实率,7)分析岩石样品中矿物类型,岩石样品由多种矿物组成,每种矿物为石英、长石、方解石、白云石、沸石和黏土中任意一种;检测岩石中发生胶结和溶蚀的矿石种类,即为胶结矿物和溶蚀矿物,分别计算每个胶结矿物的胶结率和每个溶蚀矿物的溶蚀率,再计算得到岩石样品的总胶结率和总溶蚀率;8)成岩相定名a.将上述得到岩石样品的总压实率、总胶结率和总溶蚀率与步骤1)中9大成岩相类型对应的压实率、胶结率和溶蚀率作比较;确定该岩石样品的成岩相类型Dn =Ai +Bi +Ci ;b.比较岩石样品中胶结矿物胶结率的大小,将岩石样品中每个胶结矿物按大小进行依次排列;得到胶结矿物的胶结率排列顺序J,并将该胶结率排列顺序J带入岩石样品对应的胶结作用Bi 中,进一步细化确定该岩石样品的胶结作用为J-Bi ;c.比较岩石样品中溶蚀矿物溶蚀率的大小,将岩石样品中每个溶蚀矿物按大小进行依次排列;得到溶蚀矿物的溶蚀率排列顺序R,并将该溶蚀率排列顺序R带入岩石样品对应的溶蚀作用Ci 中,进一步细化确定该岩石样品的溶蚀作用为R-Ci ;d.将细化后的胶结作用J-Bi 和溶蚀作用R-Ci 代入岩石样品的成岩相类型Dn =Ai +Bi +Ci 中,确定该岩石样品的成岩相命名为:Ai +J-Bi +R-Ci 。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大学,未经长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1352137.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