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DCT-CNN模型的无人机着陆地貌图像分类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28874.8 | 申请日: | 2017-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488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刘芳;路丽霞;黄光伟;王洪娟;王鑫;吴志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K9/62 | 分类号: | G06K9/62;G06N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沈波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DCT‑CNN模型的无人机着陆地貌图像分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无人机着陆地貌图像的训练图像集和测试图像集;对无人机着陆地貌图像DCT变换,并进行DCT系数的筛选;针对无人机着陆地貌图像场景复杂、信息丰富的特点构建DCT‑CNN网络模型;将训练集的DCT系数输入到改进的DCT‑CNN模型中训练,并对网络进行参数更新,直到损失函数收敛于一个较小的值,训练结束;将训练图像特征集作为训练样本对SVM分类器进行训练;输入测试集,利用训练好的模型对测试图像进行逐层学习,最后将得到的特征向量输入到训练好的SVM分类器中进行分类,得到分类结果。本发明降低了数据冗余,使得训练时间大幅度减少,有效的提高了无人机着陆地貌图像的分类准确率。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dct cnn 模型 无人机 着陆 地貌 图像 分类 方法 | ||
【主权项】:
基于DCT‑CNN模型的无人机着陆地貌图像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无人机着陆地貌图像,图像分为训练图像集和测试图像集;S2:对无人机着陆地貌图像DCT变换,并进行DCT系数的筛选,具体如下:S2.1:首先对无人机着陆地貌图像进行8×8分块,对无人机着陆地貌进行分块后形成子块,对每个子块分别进行DCT变换;S2.2:DCT变换后得到8×8的系数矩阵,对DCT系数进行选择,按照ZigZag扫描的方式保留矩阵左上角的10个低频系数;S2.3:对剩余的54个系数采用系数判别法进行系数选择;提出的系数判别法是:首先求每一个子块的平均值,并设定平均值为每块的系数阈值,然后对每个子块中剩余的54个系数进行选择,如果系数小于设定的阈值则该系数置0,大于阈值则保留该系数;S2.4:把每幅图像筛选的DCT系数进行整合得到DCT系数矩阵;S3:针对无人机着陆地貌图像场景复杂、信息丰富的特点构建了一个14层用于无人机着陆地貌图像分类的DCT‑CNN网络结构,包括一个输入层、五个卷积层、三个池化层,四个ReLU层和一个输出层,具体如下:S3.1:DCT‑CNN模型中的五层卷积层为5‑6‑9‑4‑1结构,卷积核大小分别为:第一层卷积层是5×5,第二层是6×6,第三层是9×9,第四层是4×4;S3.2:DCT‑CNN模型中的池化层采用了平均池化和最大值池化两种方法,总共有三层池化层,第一个池化层采用平均池化,后两层池化采用最大值池化;S3.3:DCT‑CNN模型中增加了zero padding,表示对特征图进行0填充操作,当pad=1时,将每张输入特征图向四周扩展1格用0填充,填充后相当于长、宽各加2,之后再进行卷积、池化过程;S3.4:在该网络结构中,每一层卷积层后面接着一层激活函数层,是为了给网络加入非线性的因素,使得卷积神经网络可以更好地解决较为复杂的问题,该卷积神经网络中采用的是ReLU激活函数,其公式为:f(x)=max(0,x)x为ReLU激活函数自变量;S4:将训练集的DCT系数输入到改进的DCT‑CNN模型中训练,并对网络进行参数更新,直到损失函数收敛于一个较小的值,训练结束;S5:将训练图像特征集作为训练样本对SVM分类器进行训练;S6:输入测试集,利用训练好的模型对测试图像进行逐层学习,最后将得到的一维特征向量输入到训练好的SVM分类器中进行分类,得到分类结果。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1028874.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视频现场异地重构方法
- 下一篇:一种半自动电池模组螺母锁紧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