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内置管路的搅拌桩钻孔机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43745.3 | 申请日: | 2017-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985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吴国明;谢兆良;李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广大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7/00 | 分类号: | E21B7/00;E21B3/02;E21B10/44;E02D5/46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协和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16 | 代理人: | 张恒康 |
地址: | 201404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含内置管路的搅拌桩钻孔机,包括含变速箱、测斜传感器的动力头,多根光钻杆,复合螺旋钻具,护架及密封套;中空输出轴垂直穿过变速箱,上端分别设有注浆液和注气回转接头;中空输出轴、光钻杆和复合螺旋钻具内腔均设有浆液管和气管,其连接处固定圈的阶状沉孔均安装双向密封套;测斜传感器由信号线连接到控制面板;搅拌翼在中空管体外壁间隔设置;第一切削翼在中空管体外壁放射状布置;前端切削体位于中空管体下端部;耐磨板固装于搅拌翼、第一切削翼与中空管体同轴心的自由端圆弧面;保持架套装于前后或左右的光钻杆和复合螺旋钻具。本发明具有切削强度高、钻掘能力大、搅拌充分和浆液气分时段控制等特点,保证施工质量和有效提高效率。 | ||
搜索关键词: | 中空管体 复合螺旋 光钻杆 钻具 测斜传感器 中空输出轴 变速箱 搅拌翼 搅拌桩 切削翼 钻孔机 内置 外壁 放射状布置 双向密封套 信号线连接 垂直穿过 回转接头 间隔设置 控制面板 时段控制 上端 保持架 动力头 固定圈 浆液管 密封套 耐磨板 切削体 同轴心 下端部 圆弧面 注浆液 自由端 切削 沉孔 固装 护架 阶状 内腔 注气 气管 施工 保证 | ||
【主权项】:
1.一种含内置管路的搅拌桩钻孔机,包括:动力头(80),包括机架和罩壳,提升滑轮组(801),位于机架和罩壳内的立式电机(802),行星减速机(803),含输入轴(8041)和中空输出轴(8042)的变速箱(804),位于变速箱(804)箱盖上端面、且连接在中空输出轴(8042)上端部的注浆液回转接头(806)和注气回转接头(807),位于变速箱(804)箱体外下端面、且连接在延伸至于机架和罩壳之外的中空输出轴(8042)下端部的联结轴套(809),分别设置于动力头(80)机架和罩壳的背面和侧面的导向板(8010)和测斜传感器(8011);多根光钻杆以左右直线布置成一排或左右直线布置后再前后平行布置成二排,每根光钻杆(9)包括:光杆体(90),光杆体(90)中具有导向槽(95),设置于光杆体内腔的第二浆液管(91)和第二气管(92),以及将若干光杆体(90)上下端连接在一起的外六角接头(18)和内六角接头(18’);多根复合螺旋钻具以左右直线布置成一排或左右直线布置后再前后平行布置成二排,复合螺旋钻具(1)包括:中空管体(10),设置于中空管体内腔的第三浆液管(11)和第三气管(12)),位于中空管体外壁下方的第一阀门13和第二阀门14,位于中空管体上端的外六角接头(18),中空管体外壁具有支承槽(19);第一切削翼(3),包括第一切削刀体(31)和第一翼片;前端切削体(4),包括第三切削刀体(41)和第三刀把;护架(8),包括第一半圆环(81)、设有第二半圆环(821)的中间架(82)和耐磨衬套(99);多组搅拌翼(2),耐磨板(6)以及密封套(7);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滑轮组(801)位于动力头(80)的机架上部,所述立式电机(802)安装于行星减速机(803)的上方,其输出轴连接到行星减速机(803)的输入端;所述行星减速机(803)安装于变速箱(804)箱体外的上端面,其输出轴连接到变速箱(804)的输入轴(8041);所述变速箱(804)的中空输出轴(8042)在其横截面上以左右直线布置成一排或左右直线布置后再前后平行布置成二排,它们垂直穿过变速箱(804)的箱盖和箱体;所述变速箱(804)为齿轮变速箱,其每个中空输出轴(8042)的内腔均分别设有互为平行的第一浆液管(80421)和第一气管(80422),它们在位于每个中空输出轴(8042)的上端面分别与注浆液回转接头(806)和注气回转接头(807)连接,其中,所述注浆液回转接头(806)通过分路器与设置有测压装置的注浆软管和固化液管,所述注气回转接头(807)与设置有测压装置的高压气管连接,这些注浆软管、固化液管和高压气管最后与配套供给系统连通;此外每个中空输出轴(8042)的下端部设有联结盘(80424),该联结盘(80424)端面处设置有下阶状沉孔(1821’)的下固定圈(182’),所述第一浆液管(80421)和第一气管(80422)的下端均各自位于下固定圈(182’)的下阶状沉孔(1821’)的上部孔中;所述联结轴套(809)具有内六角槽孔,通过螺钉固装于联结盘(80424)的下端面;所述动力头(80)通过导向板(8010)安装于外部桩架的导轨上以随光钻杆(20)的下钻和提升而下移和上行;所述测斜传感器(8011)通过信号线连接到操纵室内的控制面板;所述多根光钻杆中每一根光钻杆(9)上端的外六角接头(18)均分别连接到每一个中空输出轴(8042)下端部的联结轴套(809)的内六角槽孔;该外六角接头(18)端面处设置具有上阶状沉孔(1821)的上固定圈(182);所述第二浆液管(91)和第二气管(92)在光杆体(90)内腔中是互为平行的,它们的上端均各自位于上固定圈(182)的上阶状沉孔(1822)的下部孔中;所述每一根光钻杆(9)下端的内六角接头(18’)的槽底端面处具有下阶状沉孔(1821’)的下固定圈(182’),所述第二浆液管(91)和第二气管(92)的下端均各自位于下固定圈(182’)的下阶状沉孔(1821’)的上部孔中;所述每一根光钻杆(9)下端的内六角接头(18’)内连接另一根光钻杆(9)上端的外六角接头(18),以此类推,以适应搅拌桩不同的钻孔深度;所述多根复合螺旋钻具中每一个复合螺旋钻具(1)上端利用所述外六角接头(18)连接到每一根光钻杆(9)下端的内六角接头(18’)内;所述第三浆液管(11)和第三气管(12)在中空管体(10)内腔中是互为平行的,它们的上端均各自位于上固定圈(182)的上阶状沉孔(1821)的下部孔中,所述第三浆液管(11)和第三气管(12)分别通过其下部的第一弯管(111)和第二弯管(121)连接第一阀门(13)和第二阀门(14);所述多组搅拌翼(2)上下间隔设置在位于第一切削翼(3)的上方的中空管体(10)外壁上,并且相对两组搅拌翼在中空管体(10)的径向方向布置成十字交叉形成90°夹角;所述第一切削翼(3)为双头螺旋叶片形式,位于多组搅拌翼(2)下方的中空管体(10)上,它们的第一翼片在中空管体(10)上以放射状布置在其外壁上;此外,所述第一切削翼(3)的双头中,每一头第一翼片(32、32')的第一下边(321、321')上各安装一排第一切削刀体(31),除每一头第一翼片(32、32’)在第一下边自由端上的切削刀体(31)等距离布置外,在其它位置上,一头第一翼片(32)的第一下边(321)上的第一切削刀体(31)的位置与另一头第一翼片(32')的第一下边(321')上的第一切削刀体(31)的位置在旋转轨迹上是间隔交叉排列的;所述前端切削体(4)有若干个,每个以径向间隔位于中空管体(10)的下端盖(15)上,其安装方向是使其第三切削刀体(41)安装成面向中空管体(10)的旋转方向,所述每个前端切削体(4)的第三切削刀体(41)是通过第三刀把(42)固定在中空管体(10)的下端封盖(15)外端面上的;所述耐磨板(6)分别固装于搅拌翼(2)、第一切削翼(3)和前端切削体(4)与中空管体(10)同轴心的自由端圆弧面;所述密封套(7)为双向密封套,具有上下外圆环槽,其内各安装O型圏,它的一半均分别置于所述每一根光钻杆(9)上端和每一个复合螺旋钻具(1)上端的外六角接头(18)的固定圈(182)的沉孔台阶(1821)内,另一半均分别置于所述每个输出轴(8042)下端部的联结盘(84024)的下端面和每一根光钻杆(9)下端的内六角接头(18’)槽底处的固定圈(182’)的沉孔台阶(1821’)内;所述护架(8)的第一半圆环(81)为二个,中间架(82)是由设置于一连接杆的两端的二个第二半圆环(821)构成,并其第二半圆环(821)分别通过螺钉与二个第一半圆环(81)对接后形成两个支承环(83),在此支承环内分别安装二个耐磨衬套(99)后套装于左右或前后二个复合螺旋钻具(1)的中空管体(10)的支承槽(19)以及光杆体(90)的导向槽(95)内。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广大基础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广大基础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643745.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螺杆式周向冲击钻井工具
- 下一篇:一种建筑静音式快速制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