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动机余热加热方式的固体氨氨气自动补给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01322.8 | 申请日: | 2017-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5528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3 |
发明(设计)人: | 崔龙;张克金;韩建;于力娜;苏中辉;郑晓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3/20 | 分类号: | F01N3/20;F01N5/02 |
代理公司: | 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100 | 代理人: | 王薇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春***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动机余热加热方式的固体氨氨气自动补给系统,其特征在于:发动机的排气端通过气管与SCR催化转化器进气端连接,SCR催化转化器出气端连接尾气排气管,尾气排气管管路上连接一个储氨材料主容器,储氨材料主容器内填充主容器内储氨材料,储氨材料补给容器的出氨口通过气管与储氨材料主容器进口端连接,储氨材料补给容器内部填充补给容器内储氨材料,发动机冷却液系统通过并联或串联的方式与储氨材料补给容器连接;通过使用一个较大的固体储氨材料补给容器利用发动机余热加热,储氨材料加热解吸释放氨气后容器内建立一定的压力P2,压力P2大于SSCR系统储氨材料容器内的压力P1,当压力值P2>P1时,补给容器内的氨气能够自动补给到储氨材料容器。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余热 加热 方式 固体 氨气 自动 补给 系统 及其 方法 | ||
【主权项】:
1.发动机余热加热方式的固体氨氨气自动补给系统,由储氨材料主容器、储氨材料补给容器、DCU还原剂计量控制单元、发动机、SCR催化转化器、主容器内储氨材料、补给容器内储氨材料、单向阀、尾气三通控制阀、尾气排气管、发动机冷却系统组成,其特征在于:发动机的排气端通过气管与SCR催化转化器进气端连接,SCR催化转化器出气端连接尾气排气管,尾气排气管管路上连接一个储氨材料主容器,储氨材料主容器内填充主容器内储氨材料,储氨材料主容器与SCR催化转化器的管路上设置一个尾气三通控制阀,储氨材料补给容器的出氨口通过气管与储氨材料主容器进口端连接,单向阀设置在储氨材料补给容器的储氨口管路上,储氨材料补给容器内部填充补给容器内储氨材料,发动机冷却系统通过并联或串联的方式与储氨材料补给容器连接;DCU还原剂计量控制单元通过气管并联在发动机到SCR催化转化器之间的管路上,储氨材料主容器的出口端通过气管与DCU还原剂计量控制单元连接;具体自动补给步骤如下:使用发动机尾气对储氨材料主容器进行加热,主容器内储氨材料解吸释放氨气,加热温度控制在60℃~250℃;控制加热温度,使储氨材料主容器内的材料氨气迅速释放,储氨材料主容器内压力P1控制在1.2~3bar之间,当P1大于1.2bar时,即可满足工作压力最低需求;DCU还原剂计量控制单元根据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容器内的氨气压力值,确认状态满足工作条件之后,根据发动机ECU 传输的发动机运行参数计算满足排放处理NOx所需要的氨气量,对氨气进行计量喷射;氨气在SCR催化转化器前端喷入排气管内,氨气与发动机尾气充分混合,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将NOx净化成无害的水和氮气;发动机冷却系统通过并联或是串联的方式与储氨材料补给容器连接,储氨材料补给容器利用发动机冷却液对补给容器内储氨材料进行加热,加热温度50℃~150℃,冷却液流量为2~10升/min;储氨材料补给容器内的压力P2大于P1,储氨材料补给容器内压力P2控制在3bar~5bar;储氨材料补给容器与储氨材料主容器之间通过单向阀连通,单向阀的开启压力设定为P3,单向阀的开启压力P3≤1Bar;P1与P2之间存在一定的压力差,氨气从储氨材料补给容器向储氨材料主容器进行氨气的补充;当车辆停止运行时,采用尾气热源会立即停止,采用冷却液加热的热源会在容器内留存,维持;储氨材料主容器冷却速度大于储氨材料补给容器,造成两个容器内的压力差值进一步增大,P2>>P1,实现储氨材料补给容器中的氨气自动的向储氨材料主容器的补给。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501322.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