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靶向传递功能的纳米药物载体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40660.0 | 申请日: | 2017-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1061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2 |
发明(设计)人: | 苏孝鹏;王秉;姚舒婷;陈纤;单心怡;杨利峰;胡勤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B32/184 | 分类号: | C01B32/184;C01B32/194;C01B32/198;B82Y40/00;C08G81/00;A61K47/04;A61K47/42;A61K47/34;A61P35/00 |
代理公司: | 嘉兴永航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65 | 代理人: | 江程鹏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制药领域,公开了一种具有靶向传递功能的纳米药物载体的制备方法,包括:1)取石墨粉与浓硫酸溶液混合,反应后加入硝酸钠、高锰酸钾;2)将产物升温,搅拌,加入去离子水,继续升温,搅拌后加入双氧水和去离子水;抽滤,清洗,离心,干燥后得氧化石墨烯;3)将氧化石墨烯溶解于水中超声处理;4)取转铁蛋白溶解于磷酸缓冲溶液中,然后加入EDC和NHS,避光,加入聚乙酰亚胺,避光搅拌,透析,冷冻干燥后得到转铁蛋白修饰的聚乙酰亚胺;5)将氧化石墨烯溶液与转铁蛋白修饰的聚乙酰亚胺溶液混合,搅拌,干燥得到纳米药物载体。本发明制备得的纳米药物载体尺寸小于300nm,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及优异的靶向传递能力。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药物载体 聚乙酰亚胺 靶向传递 转铁蛋白 制备 氧化石墨烯 去离子水 避光 修饰 高锰酸钾 溶解 双氧水 氧化石墨烯溶液 磷酸缓冲溶液 浓硫酸溶液 生物相容性 超声处理 溶液混合 石墨粉 硝酸钠 抽滤 水中 透析 制药 清洗 | ||
【主权项】:
1.一种具有靶向传递功能的纳米药物载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取石墨粉于三颈烧瓶中,在冰水浴的条件下与浓硫酸溶液混合,反应1~2小时后,加入硝酸钠,搅拌2~4小时,然后缓慢加入高锰酸钾粉末,继续搅拌1~2小时;2)将步骤1)的产物转入油浴中,升温至35~40℃,搅拌0.5~2小时,逐滴加入去离子水,然后继续升温至90~100℃,继续搅拌0.5~2小时后加入体积比为1∶6‑8的30wt%双氧水和去离子水的混合溶液;抽滤,分别用稀盐酸和去离子水清洗,离心,干燥后得氧化石墨烯;3)将所述氧化石墨烯溶解于水中,在500‑800W功率下用超声波细胞粉碎机超声处理2~5小时,得到纳米尺寸的氧化石墨烯,备用;4)取转铁蛋白溶解于pH=7.4的磷酸缓冲溶液中,然后加入EDC和NHS,于9‑11℃条件下避光搅拌1~2小时,然后往溶液中加入聚乙酰亚胺,在氮气保护、9‑11℃条件下避光搅拌12~18小时,最后在水中透析20‑28小时,冷冻干燥后得到转铁蛋白修饰的聚乙酰亚胺;以mg和mL计,所述转铁蛋白5~20mg,EDC 10~30mg,NHS 5~15mg,聚乙酰亚胺20~50mg;5)将步骤3)制得的氧化石墨烯配制成浓度为0.5~1mg/mL的氧化石墨烯溶液;将转铁蛋白修饰的聚乙酰亚胺配置成浓度为1~2mg/mL的转铁蛋白修饰的聚乙酰亚胺溶液;取体积比为1∶2‑2∶1的氧化石墨烯溶液与转铁蛋白修饰的聚乙酰亚胺溶液混合,搅拌12~15小时,然后冷冻干燥即得到纳米药物载体。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理工大学,未经浙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240660.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