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长茎葡萄蕨藻池塘养殖技术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189983.1 申请日: 2017-03-12
公开(公告)号: CN106973780A 公开(公告)日: 2017-07-25
发明(设计)人: 朱军;鲍时翔;林勇;刘若愚;邹潇潇;黄惠琴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
主分类号: A01G33/00 分类号: A01G33/0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571101 *** 国省代码: 海南;46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发明提供了一种长茎葡萄蕨藻池塘养殖的方法,属于海藻养殖技术领域。具体为(1)选择池塘;(2)清池;(3)搭建遮阳棚;(4)铺垫附着基;(5)低位池消毒;(6)种苗投放;(7)养殖管理;(8)采收。所述的长茎葡萄蕨藻池塘养殖方法是在低位池或高位池的池底选择粒度1‑3毫米的碎石或碎珊瑚石或孔径5‑25毫米的塑料平网或2‑3针遮阳网作为附着基,利用遮阳率70%‑95%的遮阳网调控光照强度,调控水位至10‑30厘米,以按100‑150克/平方米的密度撒播长茎葡萄蕨藻种苗,种苗定植后将水位调至50‑75厘米,长茎葡萄蕨藻生长期间根据其生长状况适当施加尿素,用量为14‑43公斤/亩(水位按1米计),或氮磷比为7‑9∶1的复合肥,用量为20‑50公斤/亩(水位按1米计),养殖3‑4个月即可采收。本发明不仅可降低长茎葡萄蕨藻养殖成本、提高沿海居民的收入,还可修复沿海生态系统,同时利用数量众多的闲置水产动物养殖池塘,可实现长茎葡萄蕨藻的规模养殖。
搜索关键词: 葡萄 池塘 养殖 技术
【主权项】:
长茎葡萄蕨藻池塘养殖技术,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池塘选择:地点必须靠近未受污染的海水供应源,不受洪灾影响,水质清澈无污染,常年盐度较高,有纳潮或沙滤进水和排水的设计。(2)清理池塘:放干池塘残余水体,对池塘周围的草本植物、杂藻垃圾及池底浮泥进行清理,日晒10‑15天。(3)遮阳棚搭建:选取渡锌钢管、聚乙烯网和聚乙烯绳组成承重支架,在池塘上部覆盖遮阳网。(4)附着基选择:选择碎石或碎珊瑚石或塑料平网或遮阳网铺在池底作为长茎葡萄蕨藻的附着基。(5)池塘消毒:注入海水,水位10‑20厘米,按漂白粉3‑6公斤/亩和杂鱼净200‑400克/亩投放量对池底进行消毒,浸池3天后排干消毒水体(6)种苗投放:池塘内注入过滤的海水,选取长茎葡萄蕨藻苗种进行撒播,定植3‑5天。(7)养殖管理:长茎葡萄蕨藻苗种定植后,缓慢向池塘注入海水提高池塘水位至50‑75厘米,根据长茎葡萄蕨藻生长状况适当施加尿素或氮磷复合肥,及时清除其他杂藻,并根据天气状况调整池塘水位。(8)长茎葡萄蕨藻采收:长茎葡萄蕨藻养殖3‑4个月后即可选择具有浑圆饱满、晶莹剔透的绿色球状小枝的直立枝进行采收。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189983.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