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长茎葡萄蕨藻池塘养殖技术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189983.1 申请日: 2017-03-12
公开(公告)号: CN106973780A 公开(公告)日: 2017-07-25
发明(设计)人: 朱军;鲍时翔;林勇;刘若愚;邹潇潇;黄惠琴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
主分类号: A01G33/00 分类号: A01G33/0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571101 *** 国省代码: 海南;46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葡萄 池塘 养殖 技术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海藻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利用池塘养殖长茎葡萄蕨藻的方法。

背景技术

长茎葡萄蕨藻(Caulerpa lentillifera J.Agardh)属于绿藻门(Chlorophyta)、蕨藻科(Caulerpaceae)、蕨藻属(Caulerpa),主要生长于太平洋的热带和亚热带潮间带海区水流较缓的沙地或礁石,是一种暖温性大型经济绿藻。因其具有浑圆饱满、晶莹剔透的绿色球状小枝,外观犹如葡萄,故又称海葡萄。海葡萄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在食品、医药、保健、生态修复等各方面都极具开发潜力。在食用方面,长茎葡萄蕨藻不仅含有大量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矿物质,以及磷、钙、镁等微量元素,而且不含胆固醇,其营养价值远高于其他海藻和蔬菜。此外,长茎葡萄蕨藻还具有独特的食用口感,被誉为“绿色鱼子酱”,是潜在的高营养价值保健品。

我国对长茎葡萄蕨藻引种和养殖起步较晚,导致其人工养殖技术基础相对薄弱,远落后于其他东南亚国家。目前,国内长茎葡萄蕨藻的养殖方法是利用水泥池养殖,养殖成本高且难以规模养殖,条件稍有不适即会出现死亡,尚难以实现全年生产,影响产品的稳定供应。因此,开发新的长茎葡萄蕨藻养殖方法,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海岸线漫长,养殖区广阔,近年来水产动物的密集养殖使海岸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养殖病害频发,水产养殖业遭遇瓶颈,造成沿海地区大量水产动物养殖池塘闲置,而利用池塘养殖长茎葡萄蕨藻技术的开发不但能提高低位池利用率及沿海居民收入,而且对修复沿海生态系统具有重要作用并可实现长茎葡萄蕨藻规模化养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池塘养殖长茎葡萄蕨藻的方法,其可降低长茎葡萄蕨藻养殖成本、扩大养殖规模,提高池塘利用率及沿海居民收入,还可修复沿海生态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1)池塘选择:地点必须靠近未受污染的海水供应源,不受洪灾影响,水质清澈无污染,常年盐度较高,有纳潮或沙滤进水和排水的设计。

(2)清理池塘:放干池塘残余水体,对池塘周围的草本植物、杂藻垃圾及池底浮泥进行清理,日晒10-15天。

(3)遮阳棚搭建:选取渡锌钢管、聚乙烯网和聚乙烯绳组成承重支架,在池塘上部覆盖遮阳网。

(4)附着基选择:选择碎石或碎珊瑚石或塑料平网或遮阳网铺在池底作为长茎葡萄蕨藻的附着基。

(5)池塘消毒:注入海水,水位10-20厘米,按漂白粉3-6公斤/亩和杂鱼净200-400克/亩投放量对池底进行消毒,浸池3天后排干消毒水体

(6)种苗投放:池塘内注入过滤的海水,选取长茎葡萄蕨藻苗种进行撒播,定植3-5天。

(7)养殖管理:长茎葡萄蕨藻苗种定植后,缓慢向池塘注入海水提高池塘水位至50-75厘米,根据长茎葡萄蕨藻生长状况适当施加尿素或氮磷复合肥,及时清除其他杂藻,并根据天气状况调整池塘水位。

(8)长茎葡萄蕨藻采收:长茎葡萄蕨藻养殖3-4个月后即可选择具有浑圆饱满、晶莹剔透的绿色球状小枝的直立枝进行采收。

所述步骤1)中,池塘包括低位池和高位池。

所述步骤3)中,根据当地日照光强不同所选遮阳网的遮阳率为70%-95%;镀锌钢管直径40-50mm,厚度为1-2mm,长度为2.5-3.5m;聚乙烯绳,股数1300~1500股;聚乙烯网绳股数90~120股,网孔大小12-15cm×12-15cm。

所述步骤4)中,碎石或碎珊瑚石的粒度为1-3毫米;塑料平网孔径为5-25毫米;遮阳网为2-3针遮阳网。

所述步骤6)中,种苗投放时池塘水位为10-30厘米,投苗密度为100-150克/平方米。

所述步骤7)中,尿素施用量为14-43公斤/亩(水位按1米计),或氮磷比为7-9∶1的复合肥。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改变水产养殖池塘的传统用途,提高了低位池利用率,为沿海居民提供了多种养殖模式的选择。

(2)本发明利用现有闲置的水产养殖池塘养殖长茎葡萄蕨藻,养殖工艺简便易行,海葡萄养殖成本低,可提高沿海居民的收入。

(3)目前闲置的池塘面积大、数量多,利用本发明可规模养殖长茎葡萄蕨藻。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低位池养殖长茎葡萄蕨藻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8998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